正文 映日荷花別樣紅(1 / 2)

映日荷花別樣紅

藝術人生

作者:鄧麗雲

尤端陽校長是澳門教育界知名人士,自接管濠江中學以來,為傳承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校園道德建設和發揚自主創新精神付出了無盡的心血。他熱愛教育事業,將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視為己任,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帶領他們共同學習成長,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傑出人才。

發揚愛國愛澳傳統,專注愛國主義教育

1932年,濠江中學始創於天神巷,定位在“愛國、愛澳、為社會培育人才”上。成立伊始,學校領導人一直秉承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1949年l0月1日,新中國成立,杜嵐校長帶領師生在學校升起了五星紅旗,讓這所學校所舉的愛國主義旗幟更加鮮明,從此,學校的教育事業也隨著祖國的強大而不斷發展。

一提及濠江中學,現任校長尤端陽先生的眼裏總是閃爍著自豪的目光,他是學校的領軍人,在他身上,濠江中學流淌著幾代人的愛國血液得到了延續。

據尤端陽校長介紹,濠江中學之所以與眾不同,很大程度上緣於多年來對學生源源不斷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常常思考關於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的問題,想盡辦法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條件。亦常在校園組織各種有助於提升學生愛國情操的活動,如《基本法》常識問答比賽、國情知識比賽等,在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加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對他們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平常的愛國主義教育周會是濠江中學的一個亮點。學校會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和濠江中學校友對學生進行愛國精神的傳輸和教導,向他們展現祖國近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與發展,請校友分享他們在社會上如何立足、創業和服務社會、熱心公益,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對學校愛國愛澳的宗旨體會得更加深刻,也十分有助於培養他們對推動祖國建設的崇高使命感和高度責任感。除此之外,他就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教導學生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明辨是非、理性處事、以大局和國家利益為重,避免做一些過激的行為。

尤端陽校長重視在校園內對學生進行愛國精神的培養,同樣注重校園外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常常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學到新的東西,讓自身的能力和意誌力得到鍛煉,學會熱愛祖國、熱愛澳門,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濠江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還有賴於澳門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經常開展“紅色之旅”國情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貴州、四川、河北等地學習,當看到中國的壯麗河山和大好形勢時,學生變得更加感恩和熱愛自己的祖國。

道德為教育之首,師者以德為先

如果說愛國主義教育是濠江中學發展的根,那麽道德教育就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在它的灌溉下,這條根才能深深紮在社會主義的土壤,成長為一棵馥鬱蔥蘢的參天大樹。在開展教育工作中,尤端陽校長十分認同將道德置於首位的理念,他認為,在濠江中學,道德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並列的、同等重要的,它直接決定了學校教育的成敗。

孔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一直以來,尤端陽校長將禮貌禮儀的培養作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他感召全體師生保持良好的言談舉止和行為操守,開展禮貌教育,教導學生忠誠做人。學校每周都會開展“禮貌之星”評選活動,設立“善美獎”等多個獎項用以表彰懂禮貌、講禮儀、行善舉的學生。

尤端陽校長在學校積極推行“學雷鋒”活動,不流於形式,而是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從小做起,從實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如巴士上的讓座、拾金不昧、幫助長者、孝敬父母長輩、同學互助、關心集體等,讓他們真正體會“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和滿足。

尤端陽校長談到,濠江中學擁有一套多元考評製度。在“公民課”評核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佔70%,義工活動的參與佔20%,另外10%則考察學生平時在家是否孝順父母,是否給父母做家務等,由家長進行打分。推行這樣一套評分製度是為了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展。在排名製度上,考試總評後各班推出成績排在前五名的學生,由全班學生選出最優秀的同學,評選標準包括是否樂於幫助他人學習、班務及公益活動的參與程度和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等,於每學期期末對這些優秀生進行獎勵,鼓舞他們繼續發揚優良精神,在學校樹立起榜樣作用。此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互相溝通中得到促進,開闊思維,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禮記》記載:“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意思是一名教師所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專業上的知識,更要有優良的品德,尤端陽校長深得此要領。在他眼中,老師就是學生的模仿對象,隻有老師的品行端正了,學生的道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選拔老師的時候,尤端陽校長首先關注的是師德,他所認可的老師必須具備愛國愛澳情懷,對國家有認同感,樂於奉獻。其次就是專業水平,最終選拔出德才兼備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他言,“濠江中學的每一位老師,都必須是熱愛教育的,必須是願意把濠江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的,這樣的老師才會擁有樂於奉獻的精神。”足見尤端陽校長的智慧之深刻和目光之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