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永清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做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絲路經濟帶”迅速成為熱詞。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中國漢代,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商業貿易路線。陸上絲綢之路以西漢都城長安為起點,東漢時期以都城洛陽為起點,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則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經東南亞、南亞、非洲,最後到達歐洲。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絲綢之路在吳忠曆史長河中源遠流長,綿延不斷。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這裏設置富平縣,至今已有2228年的建城曆史。在這塊大地上,發生過許多有影響的重大事件。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李世民赴靈州與西北各部族使節數千人隆重會盟,促民族和好,安西北邊防,利國家統一。公元756年,唐肅宗李亨在靈州登基,靈州成為當時唐朝政治、軍事中心,在此指揮天下兵馬平定了“安史之亂”,影響了中國的曆史進程。特別是唐中葉以後,吐蕃部族強盛起來,渭水流域、青海、六盤山等地區全部為吐蕃攻占,絲綢之路東段(即長安至涼州段)南北兩路及青海路完全斷絕,由此,經由靈州通往西域各國成為了絲綢之路必經通道。吳忠——秦漢富平為西北交通中心,唐宋靈州成為絲路東段北線樞紐,宋元明清是名噪各方的“水旱碼頭、天下大集”。在絲綢古道上的千年滄桑,不斷推動著吳忠走向繁盛。

習近平主席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係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建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增進互信、鞏固友好、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為各國人民謀福祉。自此,“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立即跟進,規劃了自己的宏偉藍圖。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寧夏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寧夏使命”催生“吳忠行動”。吳忠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黃金通道”,位於承東接西的“黃金位置”,有與阿拉伯國家天然相連的“黃金紐帶”,有與世界穆斯林相關聯的“黃金產業”,有擴大對外開放的“黃金平台”,有財富不換的“黃金環境”。吳忠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戰略布局,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努力把吳忠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節點”。

思路決定出路,憑借古絲路曆史,打造新吳忠優勢。吳忠市將依托人文優勢、地緣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平台優勢和環境優勢,定位建設“兩區、兩中心、兩地”,即大力培植外向型文化企業,聚力發展慈善產業,建成服務中阿的阿語經貿人才培訓基地,打造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範區;依托中國(吳忠)清真產業園,打造“買全球、賣全球”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集聚區;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宜居宜業的西部現代商務中心;加快金融體製改革,打造西部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搞好對接,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基地;推動生態、產業、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打造中國最具吸引力的穆斯林文化旅遊目的地,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增添吳忠活力,注入吳忠能量。

《絲路吳忠與吳忠思路》可以讓我們全麵了解絲綢之路有關知識,特別是吳忠市在絲綢之路上的曆史角色和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上的思路,將會給大家一個全新認識。也希望這本書,既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也能給讀者啟迪和思考,為把吳忠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節點”獻智獻力。

201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