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愛的羅曼史(1 / 3)

風景如畫的大學校園裏,當你步履輕盈地走進我的心扉,天空中的北鬥星突然亮起來——是的,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如果我們的相逢能擦出愛的光電,我甘願被你的眼波擊中。大學,戀愛的最佳季節,愛情的味道彌漫著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常常坐在你單車的後座,看一路枯黃的法國梧桐四處撒野,超人和蜘蛛俠,我該與誰牽手?也許愛情是濃烈的紅酒,而友情是香醇的咖啡,遊走在愛情和友情的邊緣,你在出演什麼角色?

多情總被無情惱,無數顆單相思的心靈,在雨天悄悄地哭泣。天涯何處無芳草,不要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緣分是這樣來之不易,卻不料相愛容易相處難。別讓我們的愛情褪色,讓相愛的藝術把我們緊緊相連,到天荒,到地老,到下一個光年。

愛的羅曼斯,應是綠肥紅瘦。

愛情光電

校園視窗:一見鍾情的刹那光華

初冬的一個下午,在北京一所高校一處廣告牌前圍了許多學生,大家邊看邊議論。引人注目的焦點是一則尋人啟事,上麵寫著:

“我尋找一位女生,她身高大約1.65cm,眼睛很大,笑容很美。這位女生,你還記得嗎?今年11月12日的下午,我們在學校圖書館門前相遇,那天,你身穿白色毛衣,藍色牛仔褲。當你在我身旁旁邊鎖好車就要走開時,我鼓起勇氣跟你打了聲招呼……到現在我還記得你回過頭的笑容,我真想知道你的名字。如果你還在這所學校,還記得這件事,希望能和我聯係,我叫家明,QQ號××,電話××××”。

被尋找的這位女生叫青楊,其實,當青楊那天在圖書館第一次見到家明時,腦海中也深深地留下了這個英俊挺拔的男生的印象。於是,看到尋人啟事後,青楊通過QQ和家明取得了聯係,兩人當天就在QQ上聊天到深夜。此後,短信、QQ成了熱線聯係的方式。在一個寒冷冬天的夜晚,他們握住了對方溫暖的手,互相承諾著,彼此是對方的唯一,是生活的全部意義。

鬥轉星移,一年後一個傍晚,憔悴的青楊打電話給家明說:我們分手吧,我們之間沒有愛情了。家明卻隻是在電話那頭歎了口氣,平淡地說:我今天很累了,你不能明天說嗎?回想著這一年的種種經曆。她怎麼都不理解,當年那個真誠熱烈的家明,怎麼會變得像個陌生人?

愛情,因為背叛的不期而至,被磨滅殆盡。於是一切都麵目全非。為什麼,那一見鍾情的美好就隻能像電光石火一樣隻出現在一刹那?為什麼美麗的瞬間得不到幸福的永恒?

愛情是什麼?

追逐著愛情的人,都在尋找著同一個問題的答案——愛情是什麼?

一個年青的記者來到異國大學食堂的餐廳進行隨機采訪,他問了很多人同一個問題:愛情是什麼?一整天,他竟然沒有得到一個相同的答案:

一個金發少女說愛情要像火一樣熱烈,詩篇一樣優美,讓人不可抗拒;而一個看起來很憂鬱的少年說愛情是一種宗教,可以讓人的信仰發生改變。

一個卷發的年青男士說,愛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樣令人舒適並充滿活力;一位正在看書的女孩引用了書中的話說,愛情原如樹葉一樣,在人們的忽視裏綠了,然後在現實的忍耐裏露出蓓蕾。

一個特別漂亮的女人沉思了一下說,愛情像酒,紅酒帶來浪漫,白酒讓人瘋狂,清酒讓人舒緩,但是再好的酒喝多了都會難受,愛情也一樣——愛過一次,元氣大傷。

最後,記者來到一對老年夫婦的餐桌前,老先生緩緩地說,我的妻子是我生命中必然會出現的人,我對她的愛像樸素的花朵一樣真實。老太太微笑地看著老伴說,“是啊,年輕的時候我們曾經吵架,可是我們慢慢地適應了對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拋棄掉所有愛情的天敵,比如猜疑,比如嫉妒,比如虛榮……到現在我們倆老了,愛情變得好像琉璃一樣純粹,幹淨到不染塵埃,隻有單純的相愛。”

關於愛情,人們總是知道得太少,永遠都在追問和尋覓——

愛情是一種生活,還是一種理想?

愛情躺在雲上,還是立在塵中?

愛情是紅色火焰,還是藍色心情?

愛情是射線嗎,或終有端點?

愛情為了付出,還是為了得到?

愛情為了幸福,或僅為其本身?……

相逢是首歌

一見鍾情,是許多大學生心目中最美麗的一個夢,所以我們都期待著有那麼一個瞬間,讓心靈感受到最深處的震憾。如同辛波絲卡的《一見鍾情》所寫的“他們彼此都深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

在愛的世界裏,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渺小。就好像光電效應中,在低能量狀態裏等待的電子,等到特定的頻率的光子出現,它立即將之捕獲並躍向一個新的狀態。青春年少的大學生們,圍繞著對愛情的夢想熱切的等待,期盼唯一的那一個人的出現——而這個美麗的瞬間,就叫做一見鍾情。

在大學校園裏,我們每天要遇見那麼多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人講那麼多的話,為什麼會單單在看見那一個人的那一瞬間,產生出特別而美妙的情感呢?一見鍾情為什麼會發生?

首先,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於外表,當一個異性的容貌、表情等外在形象喚醒了你原來朦朧的潛意識,自然地產生了美感的共鳴,屬於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

有時,一見鍾情的兩個人,他們的臉部特征甚至會具有一定的相近性。舉例來說,讀大一的小青第一次見到師兄李明時,就覺得十分親切而投緣,她觀察後發現,李明的五官居然非常像自己哥哥,好像自家人一樣,所以小青總是不自覺地就想親近他,後來慢慢發展成戀愛關係。因為兩人的麵相看起來十分和諧,被同學笑稱為“夫妻相”。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對方某些行為舉止讓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會產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深藏在我們潛意識中的愛情指標,也有人稱之為“Love Map”,它就像密碼鎖一般,隻要暗碼相符,愛的大門便能夠應聲而開。也就是說,如果雙方在不知不覺中釋放出來的信息幾乎吻合,就會立刻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例如女星妮可·基德曼回憶第一次邂逅湯姆·克魯斯的時候便表示:“天啊,我好像己經認識他一輩子!”

一見鍾情之所以如此美麗而令人向往,就是因為它的爆發力,因為那刹那的光華可以點燃一個人全部的熱情!一見鍾情的美,在於它的可遇不可求,“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有一個叫做“鍾情網”的主題網站,就是專門為了幫助有緣相見、卻無分相識的有情人相見相知而創立的,這個網站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見鍾情”地點之一就是大學校園。由此可見,高校校園裏發生的一見鍾情的故事並不少見,大學生總是願意相信一見鍾情的存在,並衷心希望它能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

瞬間難永恒

可是,不論是報刊新聞,還是身邊校園裏的故事,我們總是看到一見鍾情在現實生活中結出苦果的悲情故事,那些有著美麗開場的戀情,常常得不到和開頭一樣美好的結局。為什麼?這種在瞬間萌發的戀情中撞擊出的火花,並不都那麼可靠和持久?

一見鍾情產生的原因大多歸結為對方的外表,而一個人的外表美如同一個奪目的光環,突出了美好的容顏,卻遮蔽了他的性格、氣度、能力等內在方麵,這種“光環效應”的可靠性往往是個未知數。外表的美麗不等於內心的幸福,瞬間的激情不等於永恒的幸福。就好像之前提到的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這對美貌如花、郎才女貌的情侶,最終還不是以勞燕分飛作為結局嗎?在美麗的光芒之下,又有多少的落寞和哀愁?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樂意接受許多有關戀愛的美麗故事,不管是小說、電影,還是電視劇中的戀愛總有許多浪漫的情節。有些低年級學生,由於社會閱曆淺,思想單純,對於戀愛還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處理戀愛問題上簡單、幼稚和不成熟。在擇偶標準上,往往重外表,輕內在;在戀愛方式上,重形式,輕內容;在戀愛行為中,重享樂,輕責任。

加上許多年青的大學生鑒別、判斷能力不足,在美好幻想的驅動下,僅憑外表的美醜和第一眼的感覺,就憑空推測出對方的好壞,從而盲目地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是十分危險的。在這種自我虛構的感情中徹底陶醉,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斷,這樣純粹的毫無理由的“一見鍾情”是不會有幸福結局的。

找到偶然中的必然

有位七十歲的老教授說:“人生最經典的愛情就是:一見鍾情,白頭偕老。”可惜這個世界上屬於經典的東西畢竟不多,經典的感情更少。

一見鍾情有時候並不難,難的是不能白頭偕老,大多數一見鍾情最終會被現實的塵埃所掩埋,美麗的刹那失去了光彩,當年的幻想與熱情也就成了一場美夢。但是校園裏的少男少女,總不免要去憧憬一下那場美夢,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校園裏,我們不會選擇活得象數學公式一樣中規中矩、按部就班。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能擁有真正的心靈悸動就非常難得,就算不能和那個讓你心動的男生或女生相愛,但也能在你的心靈留下過痕跡。

所以,有大學生迫切的想知道,如何使一見鍾情的偶然性演繹為幸福的必然性?因為瞬間直覺,人們心生情愫並墮入情網,這樣的相愛是甜蜜的,但是往後的相處呢,能否一如既往的甜蜜?

那麼,年輕的你可曾真正想過,你所需要的愛情是什麼樣子,或者,你曾花心思去了解,你所鍾情的對象所渴望的伴侶是什麼樣嗎?如果你真的對此一無所知,那麼你真的需要好好反省,才能答好這份有關幸福的問卷。

在大學校園裏,我們的擇偶標準和審美情趣也許不夠成熟,因為某人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句玩笑就陷入情網的大有人在。所以,必須學會冷卻自己盲目的熱情,給彼此一點時間來多一些了解對方。在為他的魅力深深折服的同時,問問自己,是否也願意接納他所有的不利條件或者內在缺陷?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誌同道合,性格品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一般情況下,感情的發展是從相識到朋友,從知己到戀人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一個人成為另一個人心中不能代替的角色時,愛情就真正降臨了。相戀以後,在兩人一同分享快樂和痛苦的過程中,愛情就會進一步的成長,最終結出幸福果實!

假如你們已成為一見鍾情的俘虜,不要暈頭轉向,更不要心亂如麻,這畢竟是一種難得的美好經曆。隻要避免單純被對方的外在美蒙蔽,兩人增進溝通、融合個性,在一見鍾情之後,了解彼此內心到底需要什麼,找到走向幸福的道路,為一見鍾情找一個好歸宿。

希臘神話中,亞努斯神像有兩張臉,一張麵向過去,一張麵向未來。可是生活現實卻不能簡單地將這兩者截然分開,所以我們的愛情需要麵對時空的考驗。一位網友說:“你可以在一瞬間愛上一個人,但那隻是一種感覺,要讓這感覺保持不變,需要一定的條件。就像不同的花朵,需要不同的水分和陽光,每個人的愛情也一樣,需要精心的栽培和保護。”

大學,戀愛的最佳季節

校園視窗:青春無悔,包括所有的愛戀

法律係的彭寧漂亮、端莊大方。進大學時在露天的迎新晚會上她表演小提琴,烏黑的長發披在肩上,映襯著雪白的麵龐,粉色的裙角在夜風中輕輕飄起。那一幕,成為法學院許多人心中珍藏的畫麵。

追求彭寧的人很多,青春太美好了,總有人在她表演過後送上大捧的玫瑰,也有人為她策劃最熱烈浪漫的生日party。其中,有一個同班男生叫做魏鴻,他總是在她周末上小提琴練習課時在教室外守候,從7點等到9點,隻為了在下課後微笑著接過她的提琴,護送她回宿舍,一起走那短短的10分鍾的路程。

大三,彭寧作為交換學生去了美國加州。因為要適應生活、完成課業,一向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彭寧每天都過得十分忙碌,加上遙遠距離的阻隔,關於她的戀愛緋聞漸漸就少了。到大四,彭寧以優異的成績修完了規定課程回到了學校,第一天上課,她帶著一臉燦爛的笑容走進教室,坐到已為她留好了座位的魏鴻身旁。同學們都感到十分驚訝,為什麼她會和沉默寡言的魏鴻開始戀愛?他們的感情能夠長久嗎?一時間,他們的戀愛進展成為院係最熱門的新聞。

原來,在異國忙碌而辛苦的這一年裏,彭寧每日隻有很少的空暇,加上12個小時的時差,成為一條分水嶺,那些曾經熱情的追逐者,被隔斷在了另一邊。惟獨隻有魏鴻,不論深夜、或是淩晨,在她最需要鼓勵和支持的時候,在街邊的電話亭裏,一次次給她電話;在彭寧完成論文的關鍵時刻,為她整理文章、檢索信息,把最需要的資料用電子郵件發給她;魏鴻每天關注美國的城市天氣預報,在大雪前把一套大紅色的圍巾和手套郵寄到大洋彼岸。

就像樸素的黑白照片令人感受到雋永,魏鴻細心深情的表達和堅定執著的品格讓彭寧堅定的選擇了他。時光荏苒,他們跨過了“畢業分手”的坎,又通過了找工作、適應崗位的嚴格“檢閱”,接受了安家新城市的種種考驗,在畢業兩年後邁進了婚姻殿堂。

在他們的婚禮現場,成為新郎的魏鴻感觸的向來賓說了這樣一段話:“在大學的戀愛季節裏,我們播種了愛情,收獲了幸福。我感謝我的大學——不管塵世怎樣浮華,在我們美麗校園裏的愛情都是最純粹、最執著的東西,雖然它不是真金白銀,卻留在我和彭寧的青春歲月中,永遠熠熠生輝!”

播種愛情,收獲幸福

“大學生談戀愛是好事。”因為在重慶工商大學“融智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一語驚人,引起多家媒體轉載他的言論。周教授幽默地說,“從社會學角度講,談戀愛是異性之間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交往過程中女生可了解男性理性美,男生也可欣賞女性非理性美,這樣整個社會的相處才更融洽。”

這雖然隻是一席之談,但是代表了許多人對大學談戀愛的支持態度。從年齡上來看,大學生基本都已經到了我國合法的婚姻年齡,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帶給了他們充沛的熱情和活力,所以,青春年少的男女學生朝夕相處,產生愛情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同時,大學生活相對自由,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各種社團活動很多,便於各係學生擴大交往,加深了解,是廣泛選擇未來伴侶的最佳時期,找到適合的人生伴侶的幾率也明顯高於其他階段。一位哲學係的副教授就笑言:“我們不禁止大學生談戀愛,就是怕他們畢業後找不著對象!”

更重要的是,有人將校園稱作是純潔愛情惟一的誕生地。在象牙塔裏的愛情沒有利益、世俗的衝突,愛一個人是不需要任何虛偽的理由或附加的條件。當你離開校園,踏入社會,你會在戀愛交往中發現,很難找到像大學時期那樣純潔的愛情了。走入社會以後,年輕人對戀愛的態度跟大學時相對單純的感情來講,摻雜了太多非感情因素。法學專家彭程指出,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非人身性的純財產條件,如對方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也成為了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當這些反人性的財產性因素涉入到擇偶這一本身非常人身性行為之後,步入社會後談戀愛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許多人在這種複雜的愛情麵前感覺累了,就開始向往校園愛情,那正是他們心中純潔的桃花源。”心理學碩士王女士說。

有一位自稱是北大畢業生的網友在BBS上感慨萬千的寫到,“當你還在學校的時候,能談戀愛就談場戀愛,那時候談戀愛才叫談戀愛。你們可能大夏天一起擠公交去動物園,在公交車廂裏晃來晃去都是一種甜蜜;工作以後你就別指望了!如果女朋友跟你談了三年你還沒有能買房能加薪的跡象,你就完蛋了!你自己都會開始懷疑你是不是在耽誤她的青春,那時候你們一起再坐公交車,你都會覺得心酸:你堂堂一個北大畢業的男子漢,還要讓老婆擠公交車!”

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說的:“愛情作為男女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的審美感而發展起來的,愛情創造了美,使人對美的領悟能力敏銳起來,促進對世界的藝術化認識。”所以,在校園裏戀愛的優點還體現在:大學生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豐富,兩個人更容易從心靈上契合,在了解自己所欣賞的異性的過程中,掌握自己的戀愛心理和價值取向,人格進一步成熟完善。

大學裏幸福甜蜜的戀人們也總結出了校園愛情的六大好處:

一,變得自信:情人眼裏出西施,戀人愛慕的眼光使得自己煥然一新;

二,生活充實:一加一大於二,兩個人的生活怎麼過都很豐富;

三,勤勞幹淨:戀愛使最懶惰的男生都變成五講四美的好青年;

四,身心健康:三五不時的散步逛街,戀愛中的人能保證充足的運動量;

五,高效學習: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兩人資源共享,還能互相幫忙占座;

六,寬容體貼:吵架後總有一個人要認錯;

……

當你走過大學的戀愛季節,你會一次又一次地回憶:那白衣飄飄的年代,在夕陽下看樹葉翩翩地應聲而落;在相信愛的年紀,和她看午夜的電影重現古老的戀情;你為沒來得開放就凋謝的花朵感傷,為青春令人窒息的美而放聲歌唱……這是一個播種愛情的季節,這是我們收獲幸福的開端!

愛情,大學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在學校裏擁有完美的愛情。小銳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例子。在大二迎新時,當短短頭發地小青拎著兩個大箱子出現在小銳視線裏時,他就一下子喜歡上這個靈巧的女孩。隨著熱烈的電話和鮮花攻勢,小青成了小銳的女朋友,初涉愛河的他們,沉浸在兩人世界的幸福裏無法自拔,為了陪她看電影,小銳放棄自習的時間;為了慶祝戀愛紀念日,他們逃課一整天不見蹤影……一年後,兩人更是搬出了宿舍,在校外租了房子住在一起,幾乎不參加任何班級活動,也很少和大家來往。

大四,小銳考研沒有通過,找工作也非常不順利,隻能依靠父母的幫助,回到家鄉的一個小城市,留下小青一人在學校。隨之而來的異地戀耗盡了他們原有的熱情,因為對小青工作地點的意見分歧過大,在頻繁爭執後,他們傷心地結束了這段感情。

對於小銳和小青來說,大學歲月都獻給了愛情,其他方麵卻是一片空白。雖然他們都不後悔曾有過一段甜蜜的愛情,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當初沒有擺好愛情的位置,學習成了愛情的附屬品。他們強烈的感情衝擊了一切,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他們錯置愛情的地位,把愛情放在學習之上,奉行愛情至上主義,變成了“愛情專業”的學生。

其次,大學戀愛分手率很高。有人說,大學戀愛,真的像經年的瓷器——那些脆弱的美麗,碰到堅硬的現實,除了破碎就是破碎,一點含糊都沒有。在大學裏有那麼多男孩女孩,他們曾投入地相愛,認真地想過彼此的未來,慎重地許諾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最後,愛情還是輸了——輸給了現實,輸給了時間,輸給了物質,輸給了壓力。

為什麼?從大學生戀愛的動機來分析,這跟一部分人有“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這種跟風的觀點有關。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會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有人看見周圍同學都在談戀愛,自己就自卑、就著急,一有機會就義無返顧地投身於戀愛的“洪流“中。僅僅把戀愛看成是擺脫孤獨寂寞的方式,把愛情當作一場風花雪月的遊戲。

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講,未知的事物總是神秘的,充滿了誘惑力。對於沒有戀愛經曆的大學生,戀愛可能具有刺激物的相對特異性,因此具有很強的誘惑力。所以當機會出現時,即使不愛對方,有人也會去嚐試。戀愛變成了"練愛",怎麼可能收獲甜蜜的果實?

另一個方麵來說,隨著與社會接觸程度的深入,大學生的思想慢慢走向成熟,開始考慮現實因素。尤其是畢業生,處在學校和社會的臨界點,麵臨著來自學業、工作和社會等多方麵的壓力,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較多,於是造成了畢業即分手的局麵。於是,那些真摯的愛戀被永遠的留在了校園裏,隻能在回首當初的激情時,默默祭奠曾經的青蔥歲月。

給大學生的愛情小測試

在美麗的大學校園裏,有一段單純優美的愛戀總是幸福的,校園裏的戀情就好像一塊水晶,晶瑩剔透,怎麼看都很美!秀美的校園、清純的女生、沸騰的球場、靜謐的圖書館、宿舍前守望的男生、小道上攜手並肩的情侶……

可是,要嗬護好這份單純、保持住這種美麗,大學裏年輕的戀人們還需要考慮這份“愛情小測試”,看看是否能給自己和對方,交上一份明確的答卷:

1、你為什麼談戀愛?

是為了趕走寂寞還是希望得到關愛?是因為形影但隻太不合群還是為了趕熱鬧圖新鮮?……在一麵愛情大旗後有多種動機,不完全是來源於愛情本身,你的戀愛動機是否“旗幟鮮明”?

2、你準備好戀愛了嗎?

愛情是一種人際關係中最密切的一種,愛情是否成功與人格狀態、心理健康都有關係。你足夠成熟來了解自己和戀人的感受嗎,你足夠自信來把握住愛情的航向嗎?

3、你了解愛情嗎?

你是否會學著電視劇裏高喊著:“愛情是我的全部!愛能改變一切!”一個成年人的愛情教育可不能僅僅來源於文藝作品和電影電視。戀愛是個大學堂,年輕的你可有認真預習這重要的一課呢?

4、愛情之外還有什麼?

愛情與學習、愛情與家庭、愛情與性關係、愛情與婚姻、愛情與友誼……我們不是生活在“愛的國度”,有些問題更需要倆人一起麵對,你會不會在這些問題來臨時不知所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