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直言“民眾生活不如沙皇時代”
幕後
雖然在列寧時代官僚們集體滑向腐敗不可阻遏,但至少在公開的政策層麵,當局對官僚們的特權腐敗是深惡痛絕的。斯大林時代則公然逆曆史潮流而動,將官僚們的這些特權腐敗製度化、合法化。
住房腐敗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特權腐敗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斯大林時代,各級蘇維埃政權的領導幹部,都在相應級別的療養區用國家的錢大造別墅。這些別墅,不但有花園,有馬廄,有專門的溫室栽種蔬菜和水果,還有台球室、遊泳池、網球場、排球場、日光浴場,乃至專門看電影的放映間;每棟“貴族別墅”內都有大量領國家工資的“服務人員”。白天遊泳、劃船、打網球,晚上玩排球、打台球、看電影,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們最標準的別墅生活模式。而那些“平民別墅”,連最基本的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城市裏那些排隊等待分配住房的普通民眾了,1925年,在克拉斯諾普雷斯頓區蘇維埃裏,每月有2.7萬人排隊等待住房分配,而能得到住房的,不過50人~60人而已。
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最後的遺言》中寫道:“(我20歲在沙皇時代做技術工人時)立刻得到了一套房間。這套房間有會客室、廚房、臥室和餐室。革命後的好多年,回想起我作為資本主義下的工人,有比現在生活在蘇維埃政權下的我的工人同胞更好的居住條件,使我感到痛心。”“我們已經推翻了君主政體和資產階級,我們已經贏得了自由,但是人們的居住條件比從前更差了。”革命成功了數十年,民眾生活卻還不如沙皇時代,赫魯曉夫的這段話,無疑戳中了斯大林時代的曆史真相。摘自《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