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透露“三軍四海”軍演內情
背景
近來,中國軍隊頻繁組織軍演的消息“不絕於耳”。除了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北部灣四大海域同期開展軍演外,陸上軍演也不曾間斷。7月30日,解放軍罕見地從東海之濱開赴西北邊陲進行跨區軍演。海陸空三軍“火力全開”、“跨區演練”引發人們的關注。
演習是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安排 日前,有外媒對軍演時間與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紀念日、8月15日終戰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等等時間重合進行報道。對此,耿雁生表示,我軍這些演習都是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他說,“如果有人對這些演練活動疑神疑鬼、對號入座的話,那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
據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關於這些時間節點的推測的確沒有道理。軍演是對今年年初軍委提出的實戰化訓練要求的落實。演習之所以跨度時間長是因為其中多次為係列演習,每一係列均包括多場演練。
什麼是例行性安排?軍事專家張軍社告訴記者,各軍種、軍區都在年初的軍事訓練計劃中就將軍演包含其中,軍事訓練計劃還要通過總部批準,有嚴格程序,不是臨時性的安排。所以,這些軍演不可能共同針對某個特定時期的特定事件。
一般而言,軍事演習是由年初的軍事訓練計劃訂立的,在之後的數個月時間裏製定具體行動的方案,如果是多國聯合軍事演習,那麼準備的時間要更長,甚至跨年。不過,張軍社認為,軍演的確具有威懾力,原因在於通過軍演,軍隊表達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能力被潛在的對手看到,傳遞出的這一信息對任何有不良企圖的國家,當然包括日本右翼,都有威懾作用,從而迫使他們放棄意圖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想法。
軍委曾發意見要求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此大規模演習有一個背景,今年3月,總參謀部下發通知,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學習貫徹中央軍委《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一《意見》就包括“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入發展,不斷提高能打仗打勝仗能力。”內部人士透露稱,也正是在此之後,作為能夠檢驗和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的軍演開始更加頻繁。
《意見》要求軍隊加強實案化訓練、聯合實兵演習、戰場適應性訓練和新力量新領域訓練,特別是結合執行任務的訓練,深化對抗訓練、基地訓練等方法手段,創設近似實戰的練兵環境,把實戰化軍事訓練開展起來。
軍演頻率的增加對部隊訓練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出去比試”與“關起門來在自己家練”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張軍社認為,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近幾年中國海軍的訓練和演習頻次和強度逐年增加,隻有提高戰鬥力才能遏製戰爭,起到維護和平的目的。
不過,與美國日本軍演頻次相比,張軍社認為,中國的軍演“太少了”。張軍社說,美國防長在今年的香格裏拉對話會上透露,未來,美國每年要在亞太地區舉行130次軍事演習,這還不包括美國在本土和其他地區的陸海演習。美國的多場演習與日本共同舉行,而日本本身也進行軍演,這意味著,美日的軍演頻度遠高於中國。
綜合摘自《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