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評而憤怒,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中學習。詩人惠特曼曾說:“你以為隻能向喜歡你、仰慕你、讚同你的人學習嗎?從反對你的人、批評你的人那兒,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在別人抓到我們的弱點之前,我們應該自己認清並處理這些弱點。達爾文就是這樣做的。當達爾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種起源》時,他已意識到這一革命性的學說一定會震撼整個宗教界及學術界。因此,他主動開始自我評論,並耗時15年,不斷查證資料,向自己的理論挑戰,批評自己所下的結論。
如果有人罵你愚蠢不堪,你會生氣嗎?憤憤不平嗎?我們來看看林肯如何處理的。
林肯的軍務部長愛德華·史丹頓就曾經這樣罵過總統。史丹頓是因為林肯的幹擾而生氣。為了取悅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林肯簽署了一次調動兵團的命令。史丹頓不但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而且還指責林肯簽署這項命令是愚不可及。有人告訴林肯這件事,林肯平靜地回答:“史丹頓如果罵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為他幾乎總是對的。我會親自去跟他談一談。”
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頓。史丹頓指出他這項命令是錯誤的,林肯就此收回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評的雅量,隻要他相信對方是真誠的,有意幫忙的。
你我也應該歡迎這樣的批評,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是正確的。連羅斯福總統也隻敢期望自己能在四次裏麵,有三次是正確的。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坦承他的結論99%都是錯誤的。
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外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這句話非常正確,可是被人批評的時候,如果不提醒自己還是會不假思索地采取防衛姿態。不管正確與否,人總是討厭被批評,喜歡被讚賞的。我們並非邏輯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我們的理性就像在狂風暴雨的情緒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因為每個沒頭腦的人都是這樣的。讓我們放聰明點也更謙虛一點,我們可以氣度恢宏地說:“如果讓他知道我其他的缺點,隻怕他還要批評得更厲害呢!”
現在提出的是另一個想法: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本來就不完美。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99%都是錯誤的,也許我起碼也有80%的時候是不正確的。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查爾斯·盧克曼曾經用100萬美元請鮑伯·霍伯上廣播節目。鮑伯從不看讚賞他的信,隻看批評的信,因為他知道可以從中學到一點東西。
福特汽車公司為了了解管理與作業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請員工對公司提出批評。
有一位香皂推銷員,常主動要求人家給他批評。當他開始為高露潔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當他推銷失敗,他會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是表達得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足?有時他會折回去,問那位商家:“我不是回來賣給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見與指正。請你告訴我,我剛才什麼地方做錯了?你的經驗比我豐富,事業又成功。請給我一點指正,直言無妨,請不必保留。”
他這個態度為他贏得許多友誼,以及珍貴的忠告。想知道他的發展嗎?他後來升任高露潔公司總裁,高露潔公司是當代最大的香皂公司。他就是立特先生。
隻有心胸寬大的智者,才能向豪威爾、林肯、立特等看齊。四下無人時,你何不捫心自問你到底屬於哪一種人?記下自己做過的錯事,提出自我批評。既然我們並非完美之人,何不歡迎那些建設性的批評?不明白些點,你就難以做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人。
秘籍:樂於接受別人的忠告,能夠使你獲得更多更珍貴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