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

談起西漢衛青,都說是個幸運的主兒。其實,這未必不準確,至少有三點可以為此佐證。一是衛青並不姓衛,他不過是他父親鄭季充當縣令小吏,在平陽侯家中供事時,與其小妾衛媼私通所生。稍大之後回到鄭家,也不過是個奴仆而已。他之所以有機會得到漢武帝的垂青,還得感謝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衛子夫能歌善舞,且相貌出眾,又深諳趨附之道,十八歲時被武帝納入宮中。而她得到寵幸之後,居然沒有忘記母親私情之下的那枚果實,即同母之弟衛青。那時,衛青並不姓衛,但他知道要想扯著姐姐的衣裙出人頭地,必須更換姓氏,於是就跟著姐姐衛子夫姓衛了。果然沒多久,衛青便從仆人變成了平陽侯的騎兵,雖然這並不比奴仆的地位高多少,但卻有機會跟隨平陽公主接觸一些“高層人物”,比方說騎郎公孫敖之類。假如衛青沒有衛子夫這個姐姐,假如衛子夫不喜愛這個異父弟弟,假如衛青不更改姓氏而認命,他就可能終生為奴,且子孫也為奴了。如此,不稱幸當然不行。二是衛子夫進宮之後,很快就有了身孕,而皇後陳阿嬌服侍武帝多年,卻無一兒一女。偏偏這個陳阿嬌又不是一般人物,乃堂邑大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於是事情就複雜起來,妒火中燒之下,母女一商量,奈何不得衛子夫,便將其弟衛青逮捕囚禁,欲殺之而後快。不料這個養馬的下人也有一撥膽智超人的朋黨:騎郎公孫敖率眾劫了法場,救了衛青。如此一折騰,朝野震動。武帝因寵愛衛子夫,不但不懲罰劫法場者,倒是給了衛青一次跨越人生的機會:任命他為建章監,加侍中官銜。建章監是幹什麼的?估計就是皇帝親軍中的最高指揮官;侍中又是什麼銜?大概是有資格出入皇帝左右的人。假如陳阿嬌母女不魯莽行事,假如衛子夫不懷上太子,假如衛青沒有機會接觸“上層人物”,他肯定成了皇後的刀下之鬼,哪有後來威震千古的衛大將軍?如此,也得說衛青是幸運的。三是曆代英雄人傑,善終者能幾人?而衛青則是其中的一人。衛青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威名最大的“三雄”之一,李廣遠涉戰敗,自刎而死;霍去病征途染疾,不治身亡;唯有衛青,善始善終。於是就有人揣摩,假如沒有皇後姐姐,假如沒有太子外甥,假如沒有皇帝庇佑,衛青豈能有這般結局?因此,人生的謝幕之戲於衛青也是幸運的。

其實,因衛子夫受寵,從此搭上幸運車的何止一個衛青?與衛子夫同父同母、同母異父的諸多兄弟姐妹都曾被顯貴青睞過,為何隻有衛青能飛黃騰達?僅就衛青改姓一事,雖有“不忠不孝”之嫌,卻也從旁說明他從小就工於心計;他被推上了斷頭台,竟有人敢於逆皇後意誌而行,為一個下人大打出手,這也說明他年輕時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親和力。至於善終,則不在於他的赫赫戰功。韓信不是一位讓人望其項背而仰慕的戰將麼?最終還不是死於非命了。因此,衛青之幸,幸在德行。

衛青是史上第一個打敗匈奴的人,也是讓匈奴聞風喪膽的人。七次出關,斬獲敵兵五萬餘人。每次凱旋歸來,都會得到封賞。有一次,漢武帝要給他的三個幼子封侯,這是人人期待“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大好時機,衛青卻堅決推辭說:“我僥幸在軍中任職,首先仰仗的是陛下的神聖威靈,其次是各位校尉的拚死搏殺。三子未建寸功,怎敢接受封賞?”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要賞就賞他屬下的戰將士卒。不貪功不戀賞,這是衛青的德行之一。不專權不濫殺又是他的德行之二。有一次,衛青從定襄發兵關外,遭遇單於的頑強抵抗,結果前將軍趙信投敵,右將軍蘇建全軍覆沒,獨自一人逃回。周霸力主殺掉蘇建,以示大將軍威嚴。衛青有這個權力,卻放棄了,他說,我斬殺了有罪的將軍,樹立了個人的威嚴,卻留下了專權之嫌,還是把他交給朝廷,讓天子裁決。由此,他救了屬下蘇建一命。此外,不貪財不戀色也是衛青的又一德行。衛青殺敵回到京城,皇上賞賜千金。當時王夫人正被寵幸,他便用五百金作為壽禮送給了王夫人的雙親。這雖有討好巴結之嫌,但衛青謹言慎行的品行也由此可見一斑了。至於不戀色,更是讓眾生羞愧。他一生隻娶一室,那便是死了丈夫且大他二十餘歲的平陽公主。衛青官至大司馬,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掌管著大漢王朝的軍權,皇帝也得禮讓三分,如果他想納小妾、建外室又有何不妥當?那年月裏,會有幾個朝廷高官不是妻妾成群呢?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衛青的德行。

不過,衛青一生,功高權重,卻始終難以博取賢士大夫們的讚譽,為何?皆因他的背後站著一個皇後姐姐和一個公主夫人。不錯,從奴隸到大將軍,少了這兩個人不行。但是,曆史也給了我們一個誤區,那便是忽略了衛青的德行。

衛青是幸運的,其實,他更幸運的是他建立起了個人的操守,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