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黃河的女兒胡大白(1 / 1)

在寫這本傳記之前,我跟胡大白校長有過一麵之交,知道她傾心辦學,打造了黃河科技學院這個知名的民辦大學品牌,但對她的奮鬥曆程和坎坷的人生經曆並不是太清楚。在那次交往中,她簡短的話語,臉上慈愛的表情,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溫暖和感動,我們的緣分也就從此結下了。後來我有幸成為傳記作者後,曾經和本書的合作者鄭燕芳老師到黃河科技學院數次,跟她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談,在寫作過程中也調閱了大量資料,因此寫這本書的過程,成為我們向一個懷著赤子之心傾心辦學的女教育家崇高靈魂的致禮過程。

一個本來可以過著平靜的相夫教子、搞教學研究的大學老師,卻因為一壺開水落下殘疾,也從此開啟了她人生中充滿坎坷、走向輝煌的傳奇篇章。執著前行中,她竟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全國首批民辦本科普通高校——全國率先成立黨委的民辦大學——全國率先把人才市場引入校園的大學——全國率先設立國際學院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民辦大學——全國率先設立民族學院,委培少數民族預科生的民辦大學……

創造這許許多多第一的人,就是創辦中國第一家民辦高校的胡大白。她的輝煌業績體現了她性格中最閃光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她把這種精神也深深地鐫刻在黃河科技學院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文化中,成為這個學校的性格和標誌。每次到黃河科技學院與老師和學生座談,都能感受到他們的認真、純真和質樸。踏實、務實、規範、充滿熱情,充滿希望,這是我對黃河科技學院師生和校園文化的真切感受。

每次見到胡校長,她的態度都是那麼的親切溫和,跟她在一起不會感到緊張和不安。她對老師、學生都非常關心,這種關心散發出母親般的溫暖和真誠,這已經成為她的個性印記,深深地鐫刻在黃河科技學院師生的心裏。作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先驅,國家第一所實施高等學曆教育的民辦高校的創辦人,胡大白有著包括“中國十大女傑”在內的眾多令人矚目的榮譽,受到過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應溫家寶總理的邀請到中南海諫言民辦高校的現狀和發展,在中國高等教育界能獲得如此殊榮的校長也僅她一人。經過艱苦辦學,鑄就今日成就,卻常懷感恩之心,向貧困殘疾師生和社會奉獻愛心。她對殘疾學生的關愛、對教師的尊重、對家人的深深的眷顧,都凸顯了她作為一個女性教育家所特有的豐富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胡大白的性格中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她在事業上永不自滿,不斷向新的高度攀登。她的同事說:“在學校,胡院長讓我們每人都要定一個蹦起來才能夠得著的目標。而對於學校,她都是提前製訂每一階段的發展目標。”胡大白對自己要求嚴苛,當別人都為學校辦學取得的輝煌成績而津津樂道時,她卻感受到一種“沉重”,她說,“我不是一個浪漫的人,而是一個沉重的人。這種‘沉重’如影隨形。”

功成名遂,有口皆碑,胡大白並沒有止步。“辦一所對學生最負責任的大學”,這種責任感促使她立足現實,腳踏實地,也提醒她著眼長遠,居安思危。

“我非常喜歡黃河科技學院的標誌,它是一輪噴薄欲出的太陽。這是我的創意。”胡大白說,“噴薄欲出的太陽最有活力、最有後勁,象征我們學校充滿生機活力,充滿創造性。”的確,隻要來到黃河科技學院,就能充分感受到充滿朝氣、充滿希望的氣氛。

由於工作上的變故,我不得不從南京前往海南三亞工作,使得與胡校長的麵對麵交流變得困難,因此對她在大學治理和管理方麵的許多閃光之處沒有時間進行深刻的挖掘和高度的提煉,對此我深懷歉意和愧疚之情。

2013年胡校長正值70歲,2014年黃河科技大學也將慶祝建校30周年,恰好這本傳記在2014年出版,成為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女性教育家致敬的一個禮物!為此我在愧疚之餘也略感欣慰。

感謝我的合作者鄭燕芳老師,與我一起攜手,收集資料、擬定提綱、采訪溝通,幾易其稿,最終將本書呈現在讀者麵前;感謝黃河科技學院湯保梅老師,不辭辛苦,提供寫作中的各種資料圖片;感謝原胡大白傳記(《青史丹心二十年》)的作者張清獻老師,在本書寫作中,參考了該書中的相關資料數據;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蔡開鬆編輯,認真翻閱,審改數遍;感謝所有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給予熱情幫助和支持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