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1 / 3)

要以“引領”為靈魂,構建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要以指導和服務為重點,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以谘詢為手段,構築學生成長成才的綠色通道。

——胡大白2012年3月,在教育部召開的高等院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表彰暨專題工作研討會上,黃河科技學院申報的《讓學生贏在職業生涯的起點——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紀實》通過層層篩選,最終入圍教育部榜單,獲得優秀獎。這已經是黃河科技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第二次獲教育部的獎勵了,這個成果獎也是中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獎項。喜訊傳來,胡大白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隻有她最清楚,為了建設黃河科技學院的校園文化,她付出了多少心血,黃河科技學院的師生們付出了多少汗水。

作為一名教育家,胡大白深知大學的教育價值與文化功能,這是教育的根本性使命,也是大學存在的基本依據。社會之所以需要大學,國家之所以花錢來辦大學,最直接的就是需要大學的教育功能。胡大白敏銳地發現,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大學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全麵化了。一方麵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組織,通過彙聚高層次人才和組織高層次科教活動,本身就構成了社會高端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另一方麵又通過培育高層次人才,出高層次科研成果和開展高端文化建設而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來說,對於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對於社會高端文化的建設,也是對於先進文化價值的選擇。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根本,引領校園文化早在艱苦創業初期,胡大白就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她為學校確立了“引領、指導、谘詢、服務”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反複強調要以“引領”為靈魂,構建大學生的精神世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各種思潮也不斷滲透到高校校園,如何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學生成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學生養成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追求,這是胡大白高度重視的一個大問題,也是全體黃河科技學院師生麵臨的挑戰。

胡大白針對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心理,提出要以融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她反對說教,而是緊緊抓住節慶日和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

如果你來到黃河科技學院,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每到節慶日和國家的重要時事出現的階段,校園中就會出現與之配套的各種主題教育活動。這是胡大白的一個創舉。她認為這些時機都是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大好契機,因為對祖國的感情是青年最真摯的感情,最能激發他們的奮鬥熱情。學校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節慶文化和主題教育之中,包括在國家“兩會”期間通過理論學習和專題報告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引領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和各項工作部署。在建黨90周年期間,通過愛國歌曲演唱、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讓學生學黨史、知黨情、明黨恩。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引導學生下基層、進社區。在網絡、微博等平台第一時間發布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指示,以主題班會、團日等形式帶領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關注國家的改革與發展,激發青年將自身的成長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經過多層次教育,學生的愛國擁黨情懷和大愛精神充分顯現。與其他學校明顯不同的是,黃河科技學院的新生在軍訓教育期間,有95%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目前在校學生中黨員的比例為10.27%,學校先後湧現出了勇救落水中學生的英雄曹陽和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程勇等先進典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胡大白的倡導下,本著“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的思路,黃河科技學院建校以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婦女工作,主動開展各項免費培訓活動。黃河科技學院成為全國婦聯建立的“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2010年5月27日,全國婦聯為黃河科技學院“婦女創業就業培訓基地”、“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

此外,黃河科技學院還組織在校女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技能大賽,提高職業素養,增強創業能力。該校的婦女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曾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並先後被河南省、鄭州市婦聯評為“再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愛心計劃先進集體”和“鄭州市三八紅旗先進集體”。

以校園精神為基石,夯實校園文化黃河科技學院在創辦、發展過程中,凝練出“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三為”辦學宗旨、“厚德博學、勵誌圖強”的校訓和“開拓、拚搏、實幹、奉獻”的黃科院精神。胡大白認為,應當以學校的核心精神理念引導學生,將精神力量內化為全體學生的自覺行為。

注重源頭,強化理念教育每年新生入學後,學校都會通過組織觀看校史展,開展校史報告、傑出校友報告會、優秀大學生訪談等活動,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具備學校精神已成為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做事成功的必備素質,並自覺將學校精神作為一種理念融入思想,作為一種行動融入學習,作為一種追求融入人生。

注重硬件,做到潤物無聲學校將上述理念融入日常的思想教育之中,熔鑄在校園文化景觀之中。校史館、名人檔案館告訴學生,隻有主動與時代相融合,將個人、組織的發展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才能實現個人的崇高理想和組織的發展目標;仲景園告訴學生,隻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並重、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兼備,才能為自己開創更廣闊的天地;文化長廊與文化廣場告訴學生,隻有具備“逢一必爭、逢金必奪”的氣概、具備“堅忍頑強、鍥而不舍”的勁頭,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通過校園景觀這門隱蔽的課程,學校精神已深入學生內心,內化為精神內涵,外顯為實際行動。

注重全程,融入素質教育學校製訂有《黃河科技學院素質教育大綱》,實行以厚德、博學、勵誌和圖強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方案,將學校精神融入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學校以德育為先,厚德為基,著眼於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校以博學為本,注重博雅文化的營造,通過連續舉辦大學生讀書工程、人文素質講座、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訓練,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學科競賽等,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營造“博學而慎問,篤行而切思”的鑽研氛圍;學校以勵誌為導向,培養學生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塑造學子“開朗樂群,自信悅己,靜心明誌,和諧發展”的生活觀與發展觀,通過“誠信自強之星”評選等活動,發揮典型示範效應,激勵學生自立、自強。

以培育文化品牌活動為載體,豐富校園文化近年來,黃河科技學院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不斷探索,在已有的校園文化資源基礎上,深入挖掘文化特色,著力培育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活動體係,營造格調高雅、健康活潑、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