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少年而言,不要總是以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此同時也有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不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要不斷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行!”
1.走適合自己的路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走適合自己的路是走向成功的明智的選擇。心不要太高,給自己樹立一個實際的目標。然後為之奮鬥!成功人士都說要有明確的目標,唯有目標明確,方能實現夢想。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適合的穿起來才會感到舒服,走得也更快,更遠。
在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人人都會麵臨很多誘惑的選擇,但要知道,別人能做到的不一定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說不定你就能做到。同樣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很重要。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劉海平,1966年出生在江西新建縣一個小村莊。一歲半那年,他突然高燒不止。經醫生診斷,他患的是小兒麻痹症。從此,他隻能靠一條腿行走。1990年,劉海平考入了江西農大。畢業後,他回到鄉裏的一個養豬場當起了副場長,主要負責管理、技術和生產等方麵的工作。
1998年的時候,養豬場迎來了一次改革。鄉裏決定對養豬場進行拍賣或租賃,以自願組合的方式辦場。當時,養豬場的報價是一百多萬元,劉海平和一些在養豬場共事多年的同事一起,以每人5萬元的“人股費”將廠子合夥“頂”了下來。
可不到兩年,養豬場就出現了虧損,最後還是散夥了。劉海平當初投進去的5萬元,隻換回55頭生豬。看著這些豬,劉海平既著急也上火,但他並沒有打算放棄。為了節省資金,劉海平凡事親力親為,整日蹲守在豬欄前。他研究如何建豬圈,選什麼豬種,喂養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防治疾病,等等。就這樣,劉海平起早貪黑、勤勤懇懇,漸漸的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養豬方法。
經過幾年的努力,劉海平的艱辛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的養豬場規模不斷擴大,光存欄生豬就有800多頭,比當初55頭翻了十多倍。生豬不但在本省銷售,還遠銷香港等地。
任何人落下殘疾,都是一種深深的不幸,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家人都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他們要承受巨大的打擊,麵對殘疾的現實;他們要拖著殘疾的身體和健全人一樣去社會上打拚。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以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走著適合自己的路。
他們像散落的顆顆珍珠,默默的發著自己的光。應該試著借助這個平台,把散落的珍珠撿拾起來穿成串兒,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美麗。
走適合自己的路,無論是誰都能成功地綻放自己的魅力。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也一樣,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效率就能很快提高,最終獲得友誼的成績。
有一對夫婦在鄉間迷了路,他們發現一位老農夫,於是停下車來問:“先生,你能否告訴我們,這條路通往何處呢?”老農夫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你照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話,這條路將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明確的方向能帶我們走向目的地,南轅北轍隻會越走越遠。
根據自身的特點去走
聖嚴法師小時候與父親在江蘇家鄉河邊散步,恰巧看到一群鴨子,正要下水嬉戲,法師看見河水被它們弄皺了,感到非常有趣。不久,鴨子又繼續遊向對岸。
父親對聖嚴法師說:“孩子,你看到了吧!每隻鴨子在水麵上,都遊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水路。大鴨子遊出來的水路,是大路;小鴨子遊出來的水路,是小路。每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子也能夠像大鴨子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
大鴨遊出大路、小鴨遊出小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能夠走的路。如果你的力量很大,能夠走出大路,你也不要覺得了不起,因為你也隻是走一條路而已,你能夠到達彼岸,別人也能夠到達那邊。如果你的力量很小,你也不要難過,不必羨慕別人的大路,不必認為自己沒有用,因為你也能夠到達彼岸。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
“為什麼?”
“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知道箭是直的,還要知道弓是彎的。
同樣是一件事,別人做起來可能艱難險阻,但自己做起來也許就十分順利;同樣是一條路;別人走起來也許是通天大道,而自己走起來卻是崎嶇不平的。所以,看準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求最好,但求適合。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沒有必要隻去羨慕他人的榮耀,更不要盲目地走別人的路子,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你的人生同樣可以大放光彩。
2.敢於嚐試,挑戰自我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本來無望的事情,隻要敢於嚐試,往往就會獲得成功。”的確如此,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這樣,隻要有勇氣,就可以獲得;若膽怯,隻能望而興歎。古往今來,隻有敢於嚐試,才能挑戰自己,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從而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
一切成功均來源於敢於嚐試,有膽量嚐試是成功的基石。居裏夫人由於敢於嚐試而發現了鐳,牛頓由於敢於嚐試而發現了牛頓定理。凡事都有第一次,但並不是每次都能獲得成功。可是,有所嚐試,就一定有所作為。
永遠不要放棄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把蜜蜂和蒼蠅分別放在一模一樣的透明玻璃瓶子裏,這兩個瓶子雖然沒有封口,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瓶口很小。科學家把這二個瓶子都放在靠近窗口的位置瓶底朝著陽光,起初蜜蜂和蒼蠅一樣在瓶子裏麵不停地飛,不久蜜蜂就有了方向拚命向著有陽光的地方飛,每次都被碰得頭暈轉向,可每次習慣性的向著有陽光的地方飛去,不停地飛。可蒼蠅卻不這樣,隻是盲目不停地亂飛,終於有一次它碰到了瓶口,它自由了……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這樣。隻有不停地嚐試,才能成功。作為青少年,不要讓自己陷入自己設置的局限,每一個青少年都不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因此,需要不放棄,不斷地嚐試,隻有敢於嚐試,奇跡才會在你的身上發生。
不計其數的青少年在做事的時候,隻看一眼,想一下,就覺得太難了,是不可能做到的,自然的也就不去做,但是事情往往沒有想象的和看起來那麼恐怖,隻要你敢於邁開第一步,嚐試一下,也許很容易就做到了。
因此,青少年要敢於嚐試,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放棄,這不僅是一種執著的精神,還是一種堅持的勇氣。生活並不像表麵看上去那樣簡單,既有可能柳暗花明,又有可能福倚於禍。
魯迅曾經說過:“我什麼也不怕,生命是我的,不妨大步向荊棘、峽穀、火坑走,都由我自己負責。”這是一種清醒的固執,更是在看清自己前途後敢於嚐試的果斷!
對於青少年而言,隻有敢於嚐試才會取得成功。即使最終沒有做到完美,但偶爾挑戰一下,也是比較有成就感的。
嚐試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於1882年出生在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一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閉了。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頭一天開張時賬麵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現在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
梅西成功的故事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
敢於嚐試是一個人敢於挑戰自我的表現。隻有敢於嚐試失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隻有敢於嚐試寒冬的刺骨,才會迎來春的溫馨。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輕易說“不”,因為很多事情隻有自己去做了,才知其中的奧秘。隻有大膽地去做,才會明白原來有些事情並非高不可攀。輕易放棄的人總喜歡給自己找借口,因為他缺少嚐試的勇氣。
一隻狐狸為了吃院裏的葡萄,竟然餓了七天才得以穿過窄小的牆洞吃上了葡萄,而那些不敢嚐試的狐狸終歸無緣葡萄的滋味。隻有大膽嚐試才能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不敢邁出第一步,就永遠體會不到成功或失敗。
成功需要嚐試,實現理想需要嚐試,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更離不開嚐試。如果青少年不鼓足勇氣去嚐試,那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隻有這樣,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要挨拳,恐怕連命也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