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整合是指社會不同的因素、部分結合為一個統一、協調整體的過程及結果,亦稱社會一體化。中國是一個由多元元素組成的複雜的社會共同體,強大的文化傳承力和現代社會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政治經濟一體化,社會整合不可或缺。當前中國社會整合麵臨著改革深化和全球一體化帶來的一係列新的挑戰,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社會利益不斷分化,社會不平等問題已日趨嚴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使得社會矛盾呈現出多發、複雜的局麵。社會矛盾的多發與激化,提高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代價和成本。社會整合的成效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複興事業的成敗,在社會整合方麵,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要求政治製度具備高度的社會整合功能。中國多黨合作製度以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前提,又有各民主黨派的廣泛合作,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整合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目標下,中國共產黨緊密團結民主黨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認同,促進政治資源的優化配置,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引導和組織社會沿著現代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在民主監督方麵,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有利於強化體製內的監督功能,避免由於缺乏監督而導致的種種弊端。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鬥的過程中團結合作,同時又實行互相監督。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互相監督"的方針。毛澤東同誌在闡述這一方針時指出:打倒一切,把其他黨派搞得光光的,隻剩下共產黨的辦法,使同誌們很少聽到不同意見,弄得大家無所顧忌,這樣做很不好。我們有意識保留民主黨派,就是要聽不同意見。他還說:各黨派互相監督的事實早已存在,就是各黨派互相提意見,作批評。所謂互相監督,當然不是單方麵的,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為什麼要讓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大家知道,主要監督共產黨的是勞動人民和黨員群眾,但有了民主黨派,對我們更有益。在新時期,根據階級關係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又進一步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曆來是把互相監督作為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就必須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各民主黨派反映和代表著各自所聯係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能夠反映社會上多方麵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提供一種中國共產黨自身監督之外更多方麵的監督,有利於執政黨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更加自覺地抵製和克服官僚主義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加強和改進執政黨的工作。2006年頒發的中央5號文件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兩種形式,即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這就決定了政協的民主監督具有協商性特點,不具有國家權力性質和法律強製性,它主要是以提出建議、批評的形式出現,以平等協商、直言相諫等方式與被監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民主監督的協商性要求我們不要設想靠權力去監督,不要謀求“說了算”而要謀求“說得對”,不要強求政府采納意見建議或直接參與實施,而要靠真知灼見、真才實學贏得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尊重和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