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村,坐落在平原縣南麵不遠處的一座山腳下,村子不大,零零散散住著百十來戶人家。人丁算不得興旺,但看村中不時來往的人們也給這平凡村子平添了不少生機。
傳聞很久以前,此地荒無人煙,就連山中飛禽走獸也不多見,獵戶們不願來此地尋找獵物,久而久之,此地越發荒涼,罕有人跡;直到某一天,不知從什麼地方噴出一道泉水,自山中流出,自上而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慢慢的形成一條溪流,緩緩流動。隨著溪流的存在,此地的人煙也漸漸多了起來,從最初的幾間小茅屋,增加到十幾戶,再到三五十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村子,溪源村也是因此而得名。
關於這條溪水的出現的傳聞,也是不禁相同。有人說,曾有人目睹過一條白龍從天際飛下,降臨在此山中,這溪水,便是那從天而降的白龍吐出來的,但事實是否如此,便不得而知。
村中雖談不上富有,但也說得上是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每年收成還算可觀,村中居民靠山而居,伴水而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穿卻是不愁。如果趕上收成大好,一年下來還能攢下些散碎銀子,日子過的倒也富裕。
烈日炎炎,尤其現在接近晌午時分,太陽升得老高,陽光毫無忌憚的射下,仿佛要把整片大地都點燃。草木低垂著頭,天空中的飛過的小鳥,這時候也不見了蹤影,不知是不是找個涼爽些的地方躲藏了起來;水牛慵懶的窩在溪邊的樹蔭下,無聊的驅趕著四周討厭的蒼蠅。隻剩下蟬此起彼伏得高聲叫著,好似在抱怨著酷暑難耐。
村邊涼亭,此時一群孩子正圍著一個麵色和藹的老人不斷央求著什麼。
“趙爺爺,給我們講個故事吧,趙爺爺......”一群孩子拉著老人的袖子晃來晃去,不斷地央求。
這群孩子大的十來歲,小的六七歲,加起來有十幾個。而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每天最大的樂趣便是聽眼前這位趙爺爺講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看那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全都透露著期待之色。
老人無奈的看著這些孩子們,半晌,啞然一笑道“好了,好了,你們這幫小祖宗,先放手,再搖來搖去的,我這把老骨頭都要被你們搖散了,到時候可就沒法子給你們講故事了”。
這句話對孩子而言還是非常有效果的。
果然,孩子們一聽,趙姓老者答應給他們講故事,急急忙忙放開了抓著老者衣袖的手,那一雙雙小手慌忙收回然後藏到身後邊,仿佛生怕放的慢了老者真的不給他們說故事聽。趙姓老者整了整衣袖,看了看天色,離飯時還有些時間,便重新坐下,又看了一遍這些孩子們,笑嗬嗬的問道:“說吧,今天想聽什麼故事?”
“我要聽妖怪吃人的.....”
“我要聽神仙捉妖怪的.....”
“我要聽....”
“我要聽...”
孩子們一聽可炸開了鍋,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說出喜歡的故事內容,趙姓老者聽罷,苦笑著揉著額頭:“好啦,好啦,你們不要吵,我剛剛想起來一個,今天就先講這個,等明天再講其他的。”老者擺擺手,示意孩子們安靜。等聲音漸漸停下,老子清了清嗓子,開始講了....
老者姓趙,原本不是溪源村人士,早年秀才出生,幾次進京想考取功名,奈何次次都未曾高中,後來漸漸的年齡大了,便斷了考取功名的念頭,和妻子兩人來到村中住了下來,這一晃就住了三十年了,十年前妻子重病過世了。這些年都是自己一個人孤孤零零的生活。老者一輩子膝下無兒無女,所以才會對這些孩子有一種過分的溺愛。每次孩子纏著他講故事,他都會想出幾個來講給孩子們聽。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快樂,自己也覺得高興,也許被這群孩子圍繞著能讓老者感覺到一絲溫馨。
“很久以前啊,有這麼一個舉人,非常喜歡嘲弄別人。”老者清了清嗓子開始講了起來。
“一天飲酒貪杯,喝的迷迷糊糊,回家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舉人一邊搖搖晃晃的往家的方向走一邊哼著不知名的小調,時不時的還大笑幾聲。”老者說著,環顧了一下眼前的孩子們,看一個個瞪著大眼睛聽的入神,這才微微一笑。不緊不慢的繼續往下說著。
“然後啊,不多時,見路的前方出現了一個駝背的老頭,舉人就跟在老頭的身後,看著老者駝背的佝僂身形,秀才不禁突然酒性大起,出言嘲笑前方的老頭:前方龜公領我走,我踏龜公回家去,說罷還自顧自的哈哈大笑。怎料前麵的老頭不言不語也不回頭,還是那樣走著,舉人一看,心中大怒,便想要上前看個究竟,誰知無論怎麼加快步伐,始終都追不上前方的老頭,一連走了三四個時辰,竟然發現自己還在原地,頓時心中大駭,醉意清醒了七八分,身體卻不聽使喚,噗通一聲便癱坐在了地上。就在這時,前方的老者突然不動了,然後啊,緩緩回過頭來,你們猜,舉人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