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有安排,時間緊急,回來再告訴你...”白孜說道。
“行,聽你的...”玄柏笑著說。
說罷,玄柏便整合兩千五精兵立刻向汜水關進軍。
等玄柏出發後,他才帶著五百精兵偷偷地跟著鮑忠後麵,靜靜觀察。
白孜知道鮑信為了搶功會派他弟弟鮑忠帶兵抄小路先攻打汜水關,而且會失敗。
所以他先讓玄柏派二千五百精兵正麵去汜水關,而自己則帶五百士兵偷偷沿著小路跟著鮑忠。
鮑忠在關下溺戰,胡軫引鐵騎一千五百,鮑忠想退後,被胡軫手起刀落,士兵們看到鮑忠死了,準備投降,突然,白孜從小路殺出,大喊道:“為鮑忠將軍報仇。”
士兵們看到有援兵,便改變主意,拿起武器回去反殺...
白孜拿著曉魄,如入無人之境,一槍一個,人馬俱死,直奔胡軫而去,胡軫見狀,上前迎敵,白孜一擋,一刺,胡軫便墜於馬下。
董卓兵們見狀,紛紛逃跑,鮑忠的士兵們紛紛追殺,由於汜水關城門上的落石,才讓鮑忠的士兵停止下來,董卓兵損失過半。
而鮑忠的士兵紛紛投靠了白孜,成為一部分力量。
但似乎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看到人數不多的趙岑,立刻帶領剩餘的兵力,想把白孜他們一網打盡。
由於趙岑的士兵太多了,白孜這邊似乎有點招架不住,士兵死傷慘重,自己也被箭射傷,手腳也被刀劍所傷。
這時候,玄柏的軍隊及時趕到,而這時,白孜也找到了趙岑,衝了過去,但因為有傷,似乎有點招架不住,幾回合後卻掉下了馬,正當白孜閉眼準備迎接被殺的時候,隻聽“啊”的一聲,睜眼看到,趙岑已墜於馬下。
原來玄柏一戟剛好把他插死了。
“白孜,沒事吧?”隻見玄柏下馬走到白孜身前道。
“沒。”說罷,白孜便暈了過去。
慶幸的是,看到趙岑已死,士兵們紛紛而逃或投降。
汜水關也已順理成章地攻破。
消息很快就傳開了,而白孜這名字也讓人所知曉。
不費自家一兵一卒,攻破了汜水關。
同時,白孜也得到了孫堅的重用...
在戰爭的時代,看似和平的誓約,在這些野心勃勃的諸侯看來,不過是一張如同白紙一樣的東西罷了,看起來是如此的無力。
董卓的暴行,或許對於一些諸侯來說真的是想替天行道,但試想,就算董卓不殘暴,他的權力如此之大,阻礙著他們的發展,難得有機會討伐,何必借此之手鏟除心頭大患?
不管出於某種目的,終究受害的隻是百姓,而對於一些諸侯們來說,也僅是為了一己私利罷了,若真的如勢盟所說的“有渝此盟,俾墜其命。”
那諸侯混戰,乃至三國鼎力,不正說明,皆渝此盟,皆俾墜其命。
少年們,它們既是第一人稱,又是第三人稱,他們身處在三國,卻懂得三國發生的一切,知道曆史的車輪是該如何地前進...
他們的路究竟會如何走下去...
他們,在這戰場,又會有怎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