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凡也沒客氣,緩緩落座之後,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客氣了,我來此是為了救人。”
“為了一個將死之人,勞沈少親自出馬,看來這人很重要。”
歐陽瞑說著已經將一杯茶推到了沈一凡麵前。
沈一凡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想必慕楓已經在您的大門外長跪了一天,您不會不知道為什麼吧。”
歐陽瞑端起茶杯聞了聞,隨後又放了下來,說道:“嚐嚐,這是今早讓人采回來的上好的白毛尖,看看合不合沈少的口味。”
“對於茶,晚輩還真沒什麼研究,對於茶道更是一竅不通,品茶隻能品出甜苦,其餘的就嚐不出什麼門道了。”
“沈少謙虛了,可據說沈少跟著徐仙人和周大師沒少學本事,怎麼偏偏對著茶道一竅不通了呢?”
“說來慚愧,可能是不感興趣吧,兩位師父也就沒怎麼指點過。”
沈一凡笑了笑說道。
“那不知沈少願不願意聽我這個老匹夫嘮叨幾句。”
“求之不得,洗耳恭聽。”
沈一凡身後的慕楓有些急了,正要上前開口說話,結果被秦時一把拉住,小聲說道:“別衝動,這次壞了事,少主可幫不了你。”
“你家少主這是在嘮家常,等到嘮完,我母親就沒命了!”
慕楓有些激動,畢竟命懸一線的人是他最親的人。不過也幸好,他的聲音很小,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
歐陽瞑和沈一凡的耳朵可卻尖的很,自然是聽了個一清二楚。
歐陽瞑微微一笑,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茶字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字。
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義變化多端,有很多異名、別稱、雅號,如荼、檟、荈、茗、皋蘆、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還通用。
流傳最廣的是“茶”字,一草,一人,一木,人草木和諧相處是為“茶”。
可見,“茶”字自唐被冠名於茶上,一直流傳至今是由其道理的。
而茶文化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個名詞,便是茶道了。
這對茶是很大的殊榮了,因為自《道德經》寫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後,中國人一般不言道,在飲食、玩樂諸活動中,唯一能升華為“道”者,唯有茶。
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中國人認為茶是天地之精,將山水、宇宙、人生全融入其中了。
因此佛儒道不約而同的都把茶作為人與自然溝通,和諧一體的媒介。可見茶與“茶”字一味,都是和諧。”
說了一大堆,沈一凡聽的雲裏霧裏,不是他對中國文化不感興趣,實在是沒辦法不懂裝懂。
而且沈一凡也算是看出了,這歐陽瞑是故意拖著時間,不緊不慢的講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也不知道究竟是安的什麼心。
身後的慕楓眼看就要忍不住了,沈一凡終於開口說道:“晚輩真是受教了,您繼續說吧。”
“你當真還要我繼續說下去?你就不嫌我這個老頭子嘮叨嗎?我這孫子可總是嫌我嘮叨的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