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個人收入的資源性因素分析及對策
經法縱覽
作者:董茂林 梁麗莉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高,中國公民的收入在總體穩步增長的同時,但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也導致了很多社會性問題,公民的幸福感越來越低,買不起房、看不起病成為公眾議論最多的話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從源頭上了解造成個人收入產生差距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文假設所有人天賦、智商、勤勞程度、工作能力相同,並排除由於運氣而帶來的彩票中獎等個別情況,僅僅分析影響個人收入的資源性因素,並給出縮小由於資源性因素產生個人收入差距的對策。
關鍵詞:資源;經濟資源;教育資源;政治資源
中國近10年來的基尼係數一直超過0.4,表明貧富差距是中國麵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因此對於影響個人收入差距的資源性因素研究是很必要的。一個人的收入往往與他所掌握的資源有很大關係,因此首先需要了解資源的定義及分類以及哪些因素是影響個人收入的。
一、 資源內涵以及構成
所謂資源是指一切可以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資源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客觀存在。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在經濟學中資源與資本這個詞有著相近的含義。亞當·斯密說過,一個人的資本是他從他的資產中期望獲得收入的那一部分。馬歇爾認為,“對於土地以外的一切東西,凡能產生在平常談話中算作收入的那種收入;以及屬於公有的類似的東西,如政府工廠等,從社會觀點來看,都算作資本的一部分。”雖然經濟學中的資本與我們要討論的資源有一定差異,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帶來收入。
二、影響個人收入的資源性因素
本文中探討的影響個人收入差距的資源有自然資源又有社會資源,其中更多的是社會資源。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資源壟斷、經濟資源、文化資源以及政治資源。
(一)累積性財富對個人收入的影響——經濟資源
所謂累積性財富是指父輩、祖輩通過各種方式積累並留給子孫的財富。這主要體現為出生者家庭的富裕程度不同,個人的出身是沒有辦法選擇的,人一旦出生,就有了貧富差距。這種貧富差距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和不容選擇的。而累積性財富是影響個人財富的首要因素,也對個人以後的發展、收入有著極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因此,這種起點上的貧富差距在我國就表現得尤為明顯。
(二)教育資源差異導致個人收入差異——文化資源
教育資源的差異會造成個人能力、知識麵、人際關係的差異,個人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對以後的就業、工作能力也存在影響。教育越來越成為影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而影響個人收入的文化資源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資源的區域性差別。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與經濟發展的不平等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兒個方麵:一是教育的城鄉之間差距很大;二是教育的地區間差距很大,東中西部之間的教育投入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教育的類別差距很大,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所獲得的資源差距很大。由於教育是人們獲得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最為重要的一個途徑之一,因此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程度會加劇個人收入不平等。
(三)權力不公——政治資源
權利不公造成的收入不公是顯而易見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官本位思想濃厚,而對權力的追逐主要源於中國很多的公權力私有化現象,公權力私有化可以帶來很多的經濟利益。現實表明,擁有一定的擁有政治資源的個人收入、福利要比普通人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