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初中生學業情緒的調節和培養(1 / 2)

關於初中生學業情緒的調節和培養

教育論壇

作者:劉彥菊

摘要:隨著我國對學業情緒概念的提出,我國心理學專業對學生的學業情緒和學習動機方麵的研究也在不斷突破,本文通過分析學業情緒的內涵,對影響學業情緒的因素予以分析,從而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實現學業情緒的調節和培養,為同行業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 學業情緒 調節 培養

學業情緒對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成果方麵有著重要的影響,充分了解學業情緒的相關理論,實現對學業情緒的調節和培養,初中階段是教育的重要時期,本文將深入討論學業情緒的調節和培養。

1. 學業情緒的內涵

學業情緒的學生的學業成就有著深遠的影響,關係著資源的使用、學習興趣的維持、身心健康的發展等,學生在學習表現較為強烈的情緒有愉快、輕鬆、自豪、希望、焦慮、失望、羞愧、氣憤等。相關學者提出了學業情緒的概念,認為學業情緒是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自我評價和資源認知等相關情緒的統稱,國內俞國良是該方麵研究專家,其認為學業情緒是“與學業學習、課堂教學和學業成就有直接關係的情緒的總稱”。對上述定義分析發現學業情緒包括了學生因學習成敗而生的各種情緒、課堂問題引發的各種情緒、學習作業中造成的各種情緒、備考中產生的各種情緒,考試過程中引發的各種情緒和影響學生學習的環境情緒。全麵包含了個人人生經曆的各種情緒。據統計,大多數中學生的消極情緒處於中等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消極情緒處於上升狀態;中學男生考試的焦慮平均水平低於女生。學業情緒中的消極情緒和學業成就呈負相關,學業成就對消極情緒有著負向預測作用。相關理論表明,情緒對內部的、行為的和發展的有很強的適應機能。

2. 學業情緒的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對教育行業的重視,我國相關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心理谘詢方麵也得到快速發展,理論的缺乏使人們對心理谘詢內涵、作用、和輔導等的認知不夠全麵,存在誤解和質疑。在現實中,學業情緒受到多方麵的影響,主要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2.1內部因素

控製價值理論對主體內部因素進行了深入討論,此部分因素包括了學業的自我認知,學習信念、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等

(1) 學業的自我認知。學業的自我認知需要對學生自身的各個方麵進行認知,當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被外界否認時,學生便會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學業,例如,當學生自認為能夠獨立完成一項作業或學會一項學習任務,當沒有掌握時,會產生一種挫敗感,產生憤怒的學業情緒,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學生產生的消極情緒成正相關。

(2) 學業成就。成就目標是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想法,成就目標主要可以分為:成績—接近目標,成績—回避目標、掌握—接近目標和掌握—回避目標;學生對成就目標的定位不同,而後產生的學習情緒也不同。Pekrun,Elliot研究發現,學業成績和學業目標越接近,其和正麵情緒呈正相關,反之,當學業成績和學業目標差別很大時,和負麵情緒成正相關。在研究中發現,對於追求高掌握目標的學生有著較多的正麵情緒。

2.2外部因素

學業的外部因素包括了學生的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兩個方麵。其中學校的因素有教師的因素和同學之間的因素。家庭因素包括了父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認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等。

2.2.1學校因素

(1)教師的因素。教師的因素包括了教師教學中的情緒感染,教師的授課水平,教學成績的反饋,課後作業的布置等。例如學生比較喜歡授課中幽默、熱情、知識淵博、平易近人、和藹的教師,反感授課呆板、無趣、照本宣科、管束嚴格的教師。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積極的情緒可以激活學生的價值感,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愉悅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授課中負麵的情緒易引發學生的不良學業情緒。在相關的研究中發現,教師的消極教學方式可以引發學生失望、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