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研究綜述(2 / 2)

三、朱執信對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認識的飛躍

如果說1919年以前,朱執信的思想還隻是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萌芽,那麼1919年之後,朱執信的思想發展到了高峰,具有共產主義因素。他在這一時期寫了《國家主義之發生及其變態》、《侵害主義與人道主義》、《民意戰勝金錢無力》等文章,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觀察和研究中國革命。對於這一時期朱執信的思想,學術界進行研究的成果很豐富,本文擷取主要觀點論述之。

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在世界各地瘋狂侵略,朱執信認識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他看到帝國主義的對外掠奪隻是讓國內的少數大資本家獲利,而國內的大多數人並未得到好處,反而使其痛苦加深。同時,出於對世界被壓迫人民的同情,他堅決支持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何廣壽、孔德明在《試述“五四”後朱執信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中認為,朱執信認識到了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承茲戰爭,各博钜利”。他還認識到帝國主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痛苦和貧困的根源。

對人民群眾的曆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朱執信發表了《民意戰勝金錢武力》一文,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民意”的力量,提出通過教育群眾來充分發揮“民意”。吳玨在《朱執信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認為,朱執信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曆史經驗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得出了“民意戰勝金錢武力”的結論,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時朱執信提出用“主義”武裝群眾,讓人民群眾有一個共同的信念。

對階級鬥爭的認識。朱執信對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在五四運動之前就已經有接觸,五四運動之後,他又結合中國的現實,根據自己對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的研究和理解,形成了自己關於階級鬥爭的新認識。他把中國社會的階級分為三類,即資產階級、中等階級、勞動階級,認為階級鬥爭是客觀存在的,階級鬥爭激烈的程度與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和工人的勞動條件密切相關,階級鬥爭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再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認為工人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因素。

研究蘇俄,向往共產主義。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朱執信對蘇維埃問題的研究投入了全部精力。在這一時期,他看到了列寧及其領導下的共產黨人為了“主義”的犧牲精神,熱情讚揚列寧領導的蘇俄軍隊。在探索中國革命前途時,他主張通過摹仿蘇俄來改造中國,提出通過建立社會主義來改造中國社會,同時也要重視軍隊建設,通過“寓兵於工”來改造軍隊。餘炎光在《論朱執信》中認為,朱執信高度讚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蘇俄軍隊,感受到“主義”所產生的無比力量,他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以有主義之民意推倒武力”的結果。朱執信的這些思想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體現。(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參考文獻:

[1]陶明蘭.朱執信對社會主義的介紹與研究[J].高等函授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30,32

[2]郭麗蘭.朱執信對馬克思主義著述的翻譯和傳播——以《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為例[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4):20,21

[3]袁春豔.同盟會時期朱執信的社會主義思想探析[J].世紀橋,2001(3):59

[4]吳玨.朱執信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