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父親什麼都好,唯一讓她牽掛的就是父親的周六外出。父親有技術,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到附近的鄉村掙點外快。父親每次出門,她都把嘴倔得高高的表示抗議,她總怕父親在山路上摔倒了,或者遇到什麼野獸。

母親搬來的時候是在五年之後了。那時候企業裏不知出於什麼目的,解決了大批兩地分居職工的戶口問題,當然父親也在其列。

一家人團圓了,真讓人高興啊。可是看看父母都是年近50歲的人了,這樣的團聚多少讓人有些唏噓。

母親來了,矛盾也開始多起來。

父親讓母親刷牙,母親說受不了牙膏的氣味,父親就生氣。母親嫌父親不吃剩菜剩飯,說他不知道節約,父親說一個人多年的習慣不好改了。

母親剛來,沒什麼活幹,對於已經在地裏勞累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無異於一種折磨。父親對母親的表現很不以為然。父親說,在家裏呆著有什麼不好,我還不想上班呢。話是這樣說,其實父親也沒什麼辦法,因為那時根本就找不到工作,除非去給人家做保姆。母親說,如果天天幹耗著,我還不如回老家。父親說,你在家做飯不是活兒嗎?你就不能麵對一下現實?

那一段時間,她覺得是母親最難熬的階段了。有好幾次,她看見母親一個人跑到居民樓的護坡上,看著遠方的莊稼地出神。她也勸過母親,沒事就陪在母親身邊,好在母親不是那種轉不過彎來的女人,很快就適應了做家庭婦女的角色。

真正讓母親不容的是父親的周六外出。母親來了,按說父親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陪母親上,可是每到周六,父親依舊像原來那樣要去附近的鄉村掙外快。母親說,你是真的去掙外快嗎?父親反問道,我不是掙外快是幹什麼!母親說,幹什麼隻有你自己知道,並說,下次我跟你一塊去。父親說,別沒事找事了,一個女人家不方便。母親則說,帶我去當然不方便了。每逢這時她就勸母親,並說周六周日自己可以陪母親。

可能是為了減少母親的牢騷,也可能為了擺脫與母親的爭吵,沒過多久,父親還真給母親找到了一份打掃樓道的工作。父親說,你要是不怕丟人,就去。母親說,這有什麼丟人的,我臉皮比別人厚。母親的話很噎人,父親沒再吭聲,事兒就這麼定了。

那時節,父親買了一輛嘉陵牌的摩托車。他說,這樣出去就不那麼辛苦了。盡管母親和她從安全的角度都反對,可是父親很固執,並說就這麼一個女兒,攢錢也沒什麼用。

父親說攢錢,其實也沒有攢下多少錢。這是母親有一天告訴她的。開始她不相信,說即便前些年她交給父親的工資也應該有很多了,可是母親說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她想父親肯定是藏私房錢了。可是讓她納悶的是父親藏私房錢有什麼用呢?

父親把他的自行車賣給了一個老鄉。那天來推車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小夥子眉清目秀,看見她們很拘謹的樣子。父親介紹說,是一個他外出掙外快時的一個房東的兒子。她沒往心裏去,可是母親卻看了那個小夥子很久。

小夥子走了之後,趁父親不在,母親忽然悄悄地對她說,你看那個小夥子像誰?母親不說,她也沒怎麼留意,可是經母親一說,她還真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母親說,像不像你爸爸?她驚訝地看著母親,自己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層麵上來,母親太多心了。她說,這怎麼可能?怎麼不可能?母親反問道,世上的事情什麼都有可能,我早就懷疑你父親了。她沒再敢接母親的話,她知道接下去,隻有無窮無盡的懷疑。

母親還想跟她說什麼,她借口有事離開了。她覺得父親不會去做那樣荒唐的事情,而她也不會憑空多出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來。

那一段時間,她戀愛了,對象是父親一個工友的兒子。父親說,那家人都挺實在的,我看那小夥子也不錯。父親看得並沒走眼,楊少華最初給她的印象就是一個很老實的大男孩,靦腆,不愛說話,似乎不壞的樣子。母親也點頭認可,親事就這麼定下來。在沒生女兒之前,他們婚後的生活一直一帆風順,公公婆婆對她也知疼知熱的,給她的感覺真是找對人家了。但在生完女兒之後,所有的事情卻都改變了。在這之前,楊少華上麵的兩個哥哥家都生了女孩,所以公公婆婆包括楊少華在內都把生男孩的希望寄托她身上,可是她也沒完成任務,公公婆婆的臉色就開始不好看,說話也沒原來那麼中聽了。以她的脾氣當然不會接受這樣的現狀,再說了生男生女關鍵在男方,他們憑什麼給她臉色看。她還之顏色,時間一久,楊少華就不願意了。有一次因為爭吵,楊少華打了她一個耳光,她當然也不示弱,回敬了楊少華兩道抓痕,並把家裏砸了個亂七八糟。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次數多了兩個人的態度就敵對起來,直到離婚的地步。

父母都勸過她,尤其母親說,看在孩子的麵上,不能輕易離婚的。她說,就這樣過下去?母親說,怎麼楊少華的哥嫂沒離婚?她說,那是他的兩個哥哥做得好。母親說,僅僅是做得好嗎?女人,有些事總要低頭的。她說,憑什麼我要低頭?錯誤又不在我。母親說,在家庭瑣事上,誰能分得清對錯。她說,你那是老思想,現在的婚姻生活,想一塊過就過,過不了就離,簡單地很。母親說,你是簡單了,可是孩子呢?她說,孩子我自己養活。

父親也曾委婉地勸過她,父親說,你要慎重,要是真過不到一塊,也沒必要勉強自己。父親還說,現在離婚也不像原來那樣是件多麼丟人的事了,自己拿主意,不後悔就行。她覺得還是父親比母親更了解她。但在父親的婚外戀暴露之後,她才覺得,父親的委婉似乎是在為自己的出軌做注腳。

婚離得很痛快,楊少華淨身出戶,好像,他比她更厭倦他們的婚姻。

雖然她說孩子自己養活,可是離婚之後,她才知道事情並不是一句話這麼簡單的。她把孩子交給了母親,那一刻,母親說,我真是前世欠你們的。

因為要看孩子,又要打掃樓道,母親一時忙亂起來。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她幹脆搬到了父母家。

父親天天不著家,即便不出門也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打電話,她一直懷疑,退休之後的父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電話?偶爾她也想悄悄地聽上幾次,可是父親很敏感,每次都及時敏銳的發覺了。她什麼也沒有捕捉到。

父親向她借過幾次錢,說是借,其實根本就沒說過還。第一次是1000元,第二次就2000了。第三次的時候她忍不住問道,你的退休金不夠花嗎?父親搖搖頭,退休金不是你娘拿著嘛。那一刻她有些可憐父親,老了老了,連零花錢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