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森林旅遊的迅速發展,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森林旅遊依賴的生態環境資源得到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對森林公園的生態安全構成了威脅。在我國森林公園是開展森林旅遊的最主要場所,完善和改進其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研究,維護其生態安全,是實現森林公園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本書綜合采用生態學、旅遊學、環境科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證相結合,首次從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和管理的視角對我國森林公園的旅遊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予以了探討。從森林公園複合生態係統出發,充分考慮自然生態係統、旅遊經濟生態係統和人類社會文化生態係統共同支持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及生態環境的基礎和物質保障地位,將旅遊環境影響評價進一步拓展到旅遊對森林公園的自然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文化複合生態係統的生態安全評價,並建立了基於森林公園生態係統的生態環境壓力、生態環境狀態和人文環境響應模型下的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係,並提出了適合森林公園生態安全的評價方法,最後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從環境管理、生態教育、生態環境監測、法製建設和資金籌措提出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安全管理模式。評價模型的提出和相關理論的升華充分體現了作者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介紹了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及管理的研究意義、目的及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第二章介紹了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的理論基礎;第三章提出了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係;第四章提出了森林公園生態安全評價方法;第五章對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實證;第六章提出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安全管理對策;第七章對本書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了創新點及存在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了今後的研究展望。
本書力圖從森林公園生態係統安全的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旅遊開發利用對環境、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方麵的影響,試圖闡述對以生態環境資源為依托的森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堅信隨著人類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意識的不斷提高,包括森林公園在內的旅遊景區的生態安全的維護將受到更大的關注和重視,不斷完善和改進森林公園生態安全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水平,是旅遊管理者、旅遊研究者、環境保護工作者和生態學研究專家學者的義不容辭的使命。
由於工作量大、涉及麵廣、技術性強,加之水平有限,如有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