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過麵的女孩(1 / 2)

入夜,天堂的街道華燈初放,行人熙熙攘攘。九十年代以來,城區的歌舞廳如雨後春筍般在每一條大街、小巷茂盛地生長起來,並大有把全城淹沒的趨勢。但是,不管這些筍子是如何快速地生長,這個縣城裏有一根“老竹”卻年過百齡,依然能枝繁葉茂,迎風習習。大有“江山易改,吾難移”的氣慨!——它就是天堂城中心的龍池茶園,即縣工會俱樂部。

龍池茶園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占地千餘平方米,其建築全為逗木結構的廟宇式建築。最初,它是縣衙門的戲院和茶館;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教堂,有來自英、美兩國的兩位傳教士在此宣教;民國十年,改為龍池茶園,為城內市民喝茶、聊天、下棋、放鳥養鴿之場所;解放後,雲江川劇團成立並將新址定於此;第二年十二月,掛牌“雲江縣文化館”;一九六八年,此處被確定為縣工會俱樂部。

八十年代,跳舞之風吹至雲江。當時,俱樂部裏一名很有經營頭腦的負責人立即決定將原來的戲院改建成舞廳。說是改建,實則是在原戲院的基礎上,隻在戲台的周圍用木板裝成“牆壁”,再弄幾扇木格窗子,前後留出兩道門,屋頂上麵安裝兩盞大的旋轉燈,空中掛一些彩紙條,龍池舞廳便大功告成!

一時間,縣城裏所有的俊男靚女或有頭有麵之人物蜂湧而至。從此,龍池舞廳夜夜旌簫聲聲,流光溢彩……

然而,時光流轉到九十年代,這個偏辟的小縣城也在不經意之間盛行起來卡拉OK來,並且,這OK之風越刮越烈。縣城裏原來的舞廳多半都改做OK生意去了,城內年青的一代都幾乎做了OK的發燒友,特別是在OK廳專門聘請了舞小姐兼陪唱員後,OK廳的生意更是日漸火爆,盈利如同洪水般猛漲……

然而,龍池舞廳卻依舊固守本業!

是它的主人沒有經營頭腦?非也!

是它們有暴利可圖?非也!

是因為縣文化局有令在先:

要開OK,就請搬到別處去,這裏是雲江的曆史文化遺產!將來要向聯合國申報!

說也是,雖說縣城裏大大小小的OK廳皆生意火爆,而大部分歌舞廳卻日漸勢微,但龍池舞廳卻依然夜夜旌簫聲聲。縣城裏喜歡活動的退休了的和沒有退休的老幹部們,都相聚在這裏。OK對於他們,是叛逆、邪惡、是禁區!隻有這裏,才是正經人可以呆的地方。於是,受其影響,多數機關裏的年輕人夜晚如果要活動活動,也隻有多半選擇龍池舞廳。

這便是龍池舞廳依然能夜夜旌蕭聲聲的根本原因……

闞海和歐陽鬆一行人來到龍池舞廳時,舞會早已開始了。那閃爍的燈光,攜帶著悠揚的音樂,越過木格窗扉,蕩漾在寧靜的龍池水麵。遠遠望去,舞廳裏,朦朧的燈光下,眾多的人影在旋轉。

他們一行人進到舞廳裏時,正好趕上一曲漫四步。歐陽鬆和呂曉雲在從王玲口中知道史春燕就是史立成的千金後,不僅都對她肅然起敬,也對闞海也敬畏幾分。一進舞廳,他們便忙著找坐位去了,闞海便硬著頭皮邀了史春燕去舞池。其實,闞海並非“舞林”高手,他隻是在學校裏,當班上的同學們周末在教室裏開舞會時,他才開始學跳舞的,其舞姿也很不規範。但是,今天因為無聊而來到舞廳,特別是在史春燕麵前,他更不能讓他看扁。再加上裏麵的燈光較暗,因此,他便十分自信地抓住了史春燕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