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團購網,拚的是什麼?(2 / 2)

“你會發現自己實在找不到理由,為什麼要主動去上團購網站,想去占點便宜,但是占什麼東西的便宜,都不知道。”鄒文標打趣道。

也正因此,鄒文標認為,現今的純團購網站可能會麵臨轉型,大的方向是轉為電商,把團購當成一個功能融入到自己的業務模式裏麵去,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模式。就像京東商城和淘寶,原來有打折、有秒殺,現在再加一種促銷方式,就是團購,把團購變成促銷平台。

團購價值何在?

且不論團購是否是一種獨立的商業模式,業界對於團購網的未來,唱興與唱衰的聲音一直同時存在。不少人認為這種模式並不能帶來價值。著名定位理論的提出者之一傑克 特勞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述了他的觀點,認為團購這種模式會帶來價格戰,以及對品牌價值的損傷。這種顧慮在一些高端服務商家中確實存在。

毫無疑問,僅就這一點來說,身處團購行業的人士都是特勞特的反對者。團購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即便對團購相當不滿的資深電子商務人士黃劍明都說:“展望未來,中國電商的發展得感謝這幫打了雞血的團購先烈們的努力。正是因為他們一年多的激情表演,才使得電商得以更廣泛的普及,同時,也給商家們帶來了強烈的電商衝擊,給他們上了一堂電商課。”

實際上,團購模式給用戶、商家帶來的價值是無可爭議的:對用戶而言降低了購物成本,而對商家而言,這一模式對於拉升人氣,口碑推廣,甚至營業額本身都可能帶來不可忽視的貢獻。對曾經不知該如何搭上互聯網脈搏的小商家,以及服務類商家尤其如此。

其實哪怕僅僅是寫出漂亮的文案,能把產品包裝到最好也是價值,就像Groupon早期那樣。其創始人早期的文章裏這樣說:我們就是一個廣告公司,我們最大價值是什麼,我們的文案寫得好,一個很平淡無奇的咖啡館,我的文案人員上那呆了一下以後,能寫出非常煽動性的文案,讓大家都願意去團購你的咖啡券。”

“如果說你有自己的定位,OK,你的競爭力方向就往這走,哪怕說我其實是一個藝術範兒的公司,不是技術公司,你這個小店,我的人去了以後,幫你拍的照片視角就是不一樣,寫的文字就是不一樣,大家一看覺得美文似的,下個周末就要去那個小店呆一呆,達到這種效果,那麼你的生存價值就有了。”美團網王慧文對《中外管理》說。

門檻有多高?

跑馬圈地是不少行業的必經階段,規模常常構成競爭門檻。對團購行業來說也不例外。資本催動下對於規模的追求,一度達到瘋狂狀態,有些網站甚至不惜采取非常規的手段。比如窩窩團,在不到半年的時間,窩窩團采用挖牆腳、加盟與直營並用的方式,隻為迅速擴大規模。

“很多人都以為搞個網站不容易嗎,於是大量的投資湧入這個領域,催大流量和資源,使這個行業一下子變成一個100多億、200多億元的規模。”F團CEO林寧毫不諱言。

但很容易被外界輕視的團購行業,實際並非一個低門檻行業。“很多生意都有兩個門檻,第一個很低,但你跨過去後會發現第二個高得一塌糊塗,團購堪稱典型,”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對《中外管理》說,“這種模式是需要好多細節,很累的。”

確實,商家總是更願意找一些大牌的團購網站合作,原因在於結款有保障,不用擔心卷錢跑路。另一方麵,對用戶而言,也更傾向於信任有實力的團購網。與現場消費不同,團購的消費需要預付費,這就使得一旦出現不滿意,或者諸如假貨,消費者損失最大。而大牌的團購網站之所以大牌,靠的是品牌傳播更是信譽積累,背後則是專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比如高朋的假表事件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其實並非高朋有意作假,而是審核不嚴,商家假冒,高朋也就被拖下水。

大眾點評網資深副總裁龍偉觀點也與沈博陽類似,“剛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團購太簡單了,四五個人就能把一個團購網站做起來,但運行了接近兩年,發現不是這樣,其實團購對一個公司全方位實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點不比京東那種電商差,甚至於比他們更苛刻。”

時至今日,一些團購網站甚至已經在加大對諸如call center(呼叫中心)的建設,以及進一步的信息化建設,後者的觸角,甚至開始延伸到商家最為緊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