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安金藏以自己的義舉,激發了武則天心中殘存的母愛,李旦終於躲過了這一劫。
武承嗣納悶了,為什麼李旦那麼命好,每當自己快要成功的時候,總有高人出手搭救李旦。武則天也陷入煩惱,她知道繼承人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否則雙方鬥來鬥去,太讓她傷神。但到底是傳給兒子還是傳給侄子,她還是拿不定主意。
武承嗣在抓緊活動,不過他的活動沒有新意,老是請願。長壽二年,他組織了5000人的請願行動,要求武則天加尊號,於是武則天由神聖皇帝變成了金輪神聖皇帝。長壽三年,武承嗣又組織了16000人的請願行動,還是要求加尊號,這樣武則天就成了越古金輪神聖皇帝。一番折騰下來,武則天的心思又開始動搖了,倒向了武承嗣一邊。而每到武則天心思動搖的時候,就輪到李旦倒黴了。但這一次是個例外,因為此時的首席宰相是足智多謀的狄仁傑。狄仁傑是武則天非常倚重的大臣,武則天的那點心思,他早就看出來了。不等武則天問他,他就主動找到武則天說:“陛下的江山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來的,他們為什麼要拚命打江山?不就是想給子孫掙下一份永久的家業嗎。天皇高宗去世時,親手把江山托付給陛下,是想讓陛下傳給兒子,陛下怎麼能傳給武承嗣呢?再說,姑侄和母子相比,孰親孰疏?陛下把江山傳給兒子,那麼千秋萬代之後,子子孫孫都會祭祀陛下;若傳給侄子,試問哪一個侄子會去祭祀姑姑。侄子都不祭祀陛下,侄子的子孫後代還會祭祀陛下嗎?”
其實,狄仁傑這番話隻是李釗德那番話的翻版,並無新意,但同樣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效果是不一樣的。李釗德是後輩,狄仁傑號稱閣老,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年歲差不多,說起話來就像兩個老人拉家常,容易讓武則天接受。不過,武則天還是有些不甘心,她說,這是朕的家事,關卿何事呀!狄仁傑可不是這麼好打發的,他說,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家事,難道臣都不該管嗎?再說君為元首,臣為股肢,君臣一體,陛下的家事就是臣子的國事!
狄仁傑一番話又把武則天說得舉棋不定,武承嗣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
一天晚上,武則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隻大鸚鵡,長得是豐滿秀麗,甚是可愛,可是它的兩個翅膀折斷了,怎麼也飛不起來。武則天醒來後想起狄仁傑是個解夢高手,於是在上朝時就問狄仁傑這是什麼夢兆。狄仁傑說,陛下姓武,那鸚鵡就是陛下的化身,兩個翅膀折了,想飛飛不起來,是說陛下有兩個兒子,想幫陛下一把,卻因為受傷使不上勁兒。如果陛下啟用兩個愛子,陛下就可以展翅高飛了。
武則天是個很迷信的人,狄仁傑這番合情合理的解釋讓她又動了心思,產生了立兒子的念頭,可她還是下不了決心,畢竟這意味著她苦心經營的武周王朝將一代而亡,這個現實太殘酷了,她從感情上解不開這個心結。
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外部推動力出現了,這個外部推動力就是契丹。它是位於唐朝東北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最初臣服於唐朝,武則天代唐後,又臣服於武周,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強大起來的契丹想擺脫武周王朝的控製,但要擺脫控製就得有合理的借口,於是,契丹人就拿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做文章,以李哲和李旦被廢為借口攻打幽州,還發布戰鬥檄文,質問武則天“何不歸我廬陵王?”
武則天心裏受到了震撼,老百姓不忘李唐呀!契丹人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另一股要求武則天立兒子為繼承人的力量出現了,這些人不是別人,而是跟她最親密的兩個麵首: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
武則天很喜歡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因為這個緣故,兩個小男寵身價倍增,很多大臣都巴結他們,連武承嗣、武三思這樣的人也不例外,還親自給他們牽馬、拉韁繩。張氏兄弟也不是傻子,知道這些人為什麼巴結他們,完全是因為武則天的麵子。可是武則天已經老了,活不了多少年了,要是武則天一死,這些人又會怎樣對待他們呢?想到這些,他們倆感到非常害怕,想找高人指點迷津,看今後的路該怎麼走。這時,隻用一句話就把來俊臣送上斷頭台的吉頊出場了。他主動找到張氏兄弟,三個人一塊吃喝,酒過三巡,吉頊說:“你們兄弟現在炙手可熱,勢傾朝野,可這一切並不是靠你們自己的功勞掙來的,嫉妒你們的人有很多。現在再不想法立下大功,今後怎麼保全自己啊!”這番話說到了張易之兄弟的心坎上,兩人趕緊請教吉頊:“給我們兄弟出個主意吧。”吉頊就說:“很簡單,天下百姓都沒有忘記唐朝,都想恢複廬陵王的地位,如果你們說服皇上重立廬陵王,不就等於立下了曠世奇功嗎?今後廬陵王做了皇帝,二位不但能保全自己,還可以憑擁立之功永保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