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行事周全是中庸(3)(3 / 3)

2.認同

每個人的第二渴望就是認同,認同比接納更進一步。接納,實際上是消極的做法。我們接納對方的缺點,伸出友誼的雙手接受他們,這隻是消極的做法。而積極的做法,是找出對方的優點,而不光是停留在接受與忍耐對方的缺點上,因為人們都喜歡沐浴在對方願意認同自己的溫馨氣氛之中。

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自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孩子到心理學醫生那裏去。那個孩子已經被父母嚴重灌輸了“自己沒有用”的觀念。剛開始,他一語不發。任憑醫生如何詢問、誘導,他都不開口說話。心理醫生一時之間真是束手無策。後來心理醫生從他父親說明的情況和所說的話裏找到了“用藥”的“處方”。他的父親說道:“這個孩子一點優點也沒有,我看他是沒指望,無可救藥了!”心理學家便開始采用自我認同的方式,試圖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因為他非常喜愛雕刻,但常將家裏的家具刻傷,到處是刀痕,所以總受到父親懲罰。心理醫生買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給他,還送他一塊上等的木頭,然後教他正確的雕刻方法,不斷地鼓勵他說:“孩子,你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會雕刻的一位。”就這樣,醫生不斷誇獎他在這方麵具有聰穎的天賦,甚至還說他具有天才神童的無限潛力。

從此以後,他們接觸的機會越來越頻繁。在彼此和諧的互動中,心理醫生又慢慢地找出這個孩子的其他優點來認同他。直到有一天,這個孩子竟然不用別人吩咐,主動去打掃房間。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心理醫生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孩子回答說:“我想讓老師您高興。”

所以說,人們都渴望著他人的認同,要滿足這項願望其實並不難。一個人如果能夠接納別人,能夠認同別人,他的身邊就一定會聚集許多的朋友,這也正是那些具有好人緣的人與人相處的成功之道。

中庸的藝術

多一份人緣,少一份煩惱。生活是個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變換著角色,各個角色之間時時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好人緣就是一張巨大而伸縮自如的關係網,用這張網可以使你活得輕鬆自在、瀟灑自如,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左右逢源好辦事

要利用好人際關係,首先要學會做人。

每個人都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生活,我們常常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待人接物得當、與周邊鄰舍、親戚朋友關係好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辦起事來得心應手。在這裏起作用的就是個人的人際關係。

現代社會裏,人們常把財富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然而揭開金錢和財富的麵紗,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更深層次的為人的道理和準則,也就是說對關係的利用水平。

香港首位“千億富豪”李嘉誠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未學經商先學為人”。他把自己致富的原因歸功於他父親留給他的為人資本。

“為人”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試想如果一個人學會檢點自己的言行,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慷慨、誠實、自信、精明、體諒、樂觀,學會外圓內方,他又怎麼會是一個不受人歡迎的人呢?

因此,不應該相信什麼“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之類自欺欺人的鬼話,即便有嫉妒小人作祟,你也一定會“得道多助”的。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修身。修身也就是為人。正如書中所講“能夠思維的生命是人,依品格規範思維的生命是人上人”。

當然,修身並不意味著要成為有德無能的庸人,要利用好關係還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些建功立業、發家致富的成功人士,在掌握了如何做人的同時,也學會了嫻熟的辦事技巧。一位成功學家說:“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並不隻在於他們做了沒有,而在於他們是否知道應該怎樣做。”

生活中沒有辦不成的事,隻有辦不成事的人。隻要你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自身的形象,能說會道,誠實可靠,把握機遇,隨機應變,善假於物,那麼一切難題在你麵前都會勢如破竹,迎刃而解。

總之,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沒有技巧難以成功。處理關係的技巧有多高,辦事的能力就有多強,你的事業也就有多順利。人和人的區別,不隻在金錢、名譽和地位,更在於心理、性格、境界和處理關係的能力。善於運用關係,提高辦事能力,善待別人,把握機會,你就是一個成功並且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