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說:“方向是一個人處世的態度,人生從選擇方向開始。”生活是在對方向的把握中成熟起來的。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很多困難挫折擋在我們麵前,要是沒有理想的明燈在前方引領,很多人都會放棄。在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要是沒有正直的品格指引,會有很多人走向罪惡的深淵。所以,人生的本質就是要找準自己的方向。
有這樣一個故事。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行,它不停地遊啊遊。克服一般魚難以克服的困難,在某一天到達了唐古拉山脈。然而,它還來不及發出一聲歡呼就被凍結成了冰。事隔多年,一個經過此地的登山隊發現了這條魚——它還保持著原先逆流而上的姿勢。隊員們辨認出它是一條來自渤海的魚,於是驚歎它的勇氣。其中一個老人卻說:“它固然勇敢,但隻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把握好方向。”茫茫人海,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尋找,尋找成功,尋找金錢,尋找名譽,尋找地位……為此,許多人舍卻了一生的幸福。盡管他們勇敢而執著,但卻忘記了方向的重要性。
人生之中有一個很高的境界,那是常人所很難達到的,一個人可能有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可能有常人所沒有的力量,但如果沒有方向,這就如一艘船失去了指向標到不了港灣,或一隻小鳥被斷了臂膀回不了家一般,這有何用呢?有了正確的目標,就好像你在黑夜裏迷失方向時,明亮的北極星出現在你的眼前一樣,你會感到快樂和自信。高尚的追求,使你生命變得壯麗,使精神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會使生命變得昏暗,使青春變得衰朽;高尚還是庸俗,由你的目標區分;成功還是失敗,因目標不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許多人因自己沒有高尚的追求而迷失方向,最後落得一敗塗地。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不知名的島上,有一個部落。一天,年老的族長對一批剛成年的人說:“在海的外邊有一塊陸地,傳說上麵有遍地的金礦,你們可以去那裏尋找寶藏,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聽說有人拿著寶藏回來的。因為那裏的到達那裏所要經過的深海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隻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戰勝它。你們願意去試一下嗎?”
小夥子們聽完老族長的話,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都想試一下自己的能力。但心中卻又是歡喜又是憂慮——畢竟那是一次無法預知生死的冒險。然而,在一天早晨,還是有四個勇敢的小夥子登上了一條船,告別了部落,去尋找傳說中的寶藏。四個人在海上漂泊了幾天幾夜,卻未找到族長說的那片陸地。與此同時,平靜的海麵正蘊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而這股能量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
突然,海麵開始躁動起來,海浪一個接著一個的湧來,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急,偶爾有海鳥在天空低低的盤桓,一邊飛一邊發出很淒厲的叫聲。開始下雨了。其中一人說:“暴風雨快要來了,我們快點走。都這麼些天了,也不知道該往哪裏走。”這句話提醒了每個人,他們早已失去了尋寶得念頭,隻想趕快找到陸地。“往原來的方向走,我想那裏有陸地,族長說過的。”幾個人覺得有道理,便繼續航行。暴風雨開始逼近了,雨越下越大,船也搖擺不定了。“我們應該向西邊走,因為暴風雨是從東邊來的。”另一個人突然說道。大夥覺得也有道理,便掉頭航行。雨已經傾盆而下了,船裏也到處是水,船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淹沒了。又一個人說道:“這雨實在太猛,與其這樣還不如拚一拚,向東去,或許穿過去就沒事了。”船又掉頭了。最後一人反對:“我們應該回去,那裏才有真正的陸地,不要忘記我們這次出來的目的!”
小船在幾個人的建議中不停的掉頭。海麵上狂風暴雨,單薄的小船隨著海浪不停地上下顛簸,最後一個大浪掀過來,連人帶船全都被淹沒在了滾滾的海浪中。
中庸的藝術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征途,如果沒有一盞明燈為你指明方向,那麼你就會在征途中徘徊不進或一蹶不振。所以,我們需要給自己一盞明燈——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樣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才會走對路,做對事。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很多東西,抓在手裏,才屬於自己的。
俗話說:“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世上看起來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夠抓住的卻少。一生隻做一件事,隻要能真正做好了,也就夠了。
有一個“猴子掰包穀”的寓言,說的是地裏的包穀成熟了,猴子去地裏掰包穀做晚飯。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麵的更好,就扔掉手裏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的,就又把手裏的扔掉,去掰那個更好的。不知不覺走到了玉米地的盡頭,天色已晚,隻得慌慌張張地隨手掰了一個。可回去一看,恰恰是一個長得很差的包穀,但也沒辦法,也隻好將就著用那個差的包穀做了晚飯。我們都會笑那個猴子太傻。猴子犯傻,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浮躁。人心浮躁,是因為向往的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夠抓住。就像那掰包穀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結果連手上這個也沒有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