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春“私房話”(1 / 1)

卷首

作者:陳士新

新春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所有的“念想”。

而最親密的人之間的“私房話”,更是如細雨一般訴說起祝福與期盼。

一轉眼,又是一年。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不停地問大人:那頓年夜飯到底有幾樣大菜,壓歲錢會漲多少,走哪些親戚……當然也免不了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好好表現,即便在夢中,也盡是五彩斑斕。

長大後,在外上學,每每臨近“年關”,思鄉、思親之情就愈切,考完最後一門課,心早已飛到了父母家人身邊。

特別是在京求學的那四年,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轉乘大巴一路顛簸7-8個小時,再搭上兩個小時的“短途”,才回到我那遠在湘西北小鎮的“家”,且多數時候是站著的。

但絲毫也感覺不到累,除了路太漫長。

因為,在不太寬敞的木屋裏,母親守著一桌子飯菜,父親枯坐門外,而小妹則不時地出來“探望”,那才是我歇息肉身撫慰心靈的“天堂”。

後來啊,回家過年則成了內心的一種敬畏與使命。“那兩方矮矮的墳墓,雜草叢生,我在外頭,爺爺與父親都在裏頭”,作為長孫與長子的我已肩負起整個家族傳承的責任。

那時,母親總是惦記我結婚的事,甚至不惜重金在此期間安排相親,人來了一茬又一茬,喝不完的酒、散不完的煙,但結果都是不了了之。到現在我還為此對母親懷有歉疚。

而如今,已為人夫、為人父的我盡管內心更加渴望,但現實不由得我不另做他想:在母親同意的情況下,把老人家接過來,清明再一起回家……

“過年回家”是先輩的一種傳承,更是親人朋友、鄰裏鄉親的切身關懷,它早已深深根植於每一個中國人的頭腦裏,亙古不變。

在虎年的最後兩天裏,我想說的是:母親是兒子的“加油站”;老婆到心儀的SALON做個新發型;兒子,你快點長大;朋友,讓自己有煥然一新的好心情,大膽改變吧……

新春的“私房話”還不能就此打住:

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攥著“年終獎”到底該怎麼花?而“沒有最嚴、隻有更嚴”的樓市調控不期而至,投資實體房產已幾無可能,那麼我們能否找到一條既不違規、又能分享房地產行業成長的投資路徑呢?

本期專題文章《新春理財進行時》、《樓市調控“第三波”》都詳細做出了剖析,其中很多建議都不失為時下較為明智的選擇,請您慢慢“享用”。

天氣已轉暖,好好地放鬆一下。衷心祝願《金融理財》的讀者朋友新春快樂,兔年行大運!或許這樣還不夠“給力”,那就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裏,理財賺錢多多,一切夢想都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