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5章 書麵交往的規則(1 / 3)

書麵交往是人際交往過程中比較常用、較正式的一種方式。如果你不清楚書麵交往應注意的禮節,無疑會使你的交往受到別人的嘲笑與忽視,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按照書信規格寫信,即抬頭要頂格寫尊稱,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問候語,下麵一段才是正文,正文寫完後,要寫上期望或祝賀的話語,最後才是寫信人的落款和時間。有些人寫信易忘記寫時間,這是不應該疏忽的。如果信寫完以後又想起了什麼事需要寫在信裏去的話,就在信的最後加一個附言,把要補充的話寫上去。外文書信與中文書信的內容要求是完全一樣的,格式上有所不同。如果要用外文寫信,就要根據該國文字的常規要求和書信規格進行書寫,不要隨心所欲。

2.一般書信內容要求把想要說的事情說清楚,把要想說的話都寫上就可以了,隻要收信人能讀懂你寫的全部意思就算達到了目的。如果是商務往來和其他經濟業務性質的書信,在內容的敘述上就要講究一些,把重要的因素必須全部包括在內容中,不得遺漏。例如商業往來方麵的業務信函,就要說明商品名稱、牌號、規格、數量、質量、價格、起運時間、出廠時間、合約簽定情況或規定,交付款項的時間、地點、方式,運輸過程中的保護、保險、到貨時間、提取方式,萬一發生意外之後如何賠償等。並且商務和其他經濟業務方麵的往來信函要留下底稿,收到來函要妥善保存,以便將來查詢,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就有可靠的證據。

3.如果是傳達信息、聯絡感情等方麵的書信,要做到及時、準確,感情表露要恰當,遣詞造句要和緩,字要書寫工整,不要出現錯別字,以及造成收信人的誤解和不悅。

4.寫信時禁忌用紅筆或鉛筆,私人的書信最好不用打印的字,如果是公函可以打印,但是末尾的簽字必須用手親筆書寫。信不能開著口子發出去,如果是請人代信的話,就要開著口子當麵交給代信人,以示信任。如果別人讓你代信時,就要當麵把開口信封好,以表示謹慎、認真。

5.信寫完以後,一定要檢查一下,至少閱讀一遍,看看有無遺漏、錯別字等,如果有,就要糾正過來。遺漏的意思和話寫在附語裏,附語寫多少都無關緊要。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即在同時寫幾封信時,就要把信封和信紙(內容)一定弄正確,不要張冠李戴,把給老王的信寄給老張,而把老張的信又寄給老王,一錯就必然是兩個同時錯,在現實生活裏經常出現這樣的馬虎事,關鍵還是沒有足夠的警惕,注意不夠所致。

6.關於信封的書寫,傳統禮儀中收信人的名字後麵要寫“同誌”,因為這是給郵遞員看的。但是在現實生活裏,人們不大願意接受,尤其是給領導、長輩寫信時,名字後麵寫“同誌”二字感到難下筆。主張從禮儀的原則出發,應該靈活機動,不必強求一律。

打電話的技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信息量猛增,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電話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充分利用這個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對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應該學會熟練地使用電話,有禮貌地、文明地通過電話與各方麵的人士取得聯係,這就需要了解一般性打電話的禮儀知識和規矩。

1.給某人打電話時,要事前做好準備,想好要說的事情。比如要談一筆生意,從何處說起,用什麼方式交談,說到什麼程度,還要估計對方的情況,考慮好應變的方法等,這樣才能用盡可能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目的,而不浪費對方的時間。

2.在電話裏說話和平時說話沒有什麼不同,就一般的電話設施來說,雖然打電話雙方隻能聽到聲音,而看不見形象,但是雙方都能感覺得到,所以,打電話時,也要麵帶笑容,語氣要溫和、緩慢,口齒要清楚,語言要簡潔,第一句話要說“您好”,緊接著進入正題。如果是代表單位或公司打電話,就要說明白領導的意圖和目的,或者廠長、經理、主任、書記有什麼具體要求、希望。最後要把重要內容確認一下,或者必要時錄下音來,然後再結束通話。

3.持電話時要輕,一般情況下要等對方先放下電話機後,你再輕輕掛斷電話。特別是與長輩、領導、女士通話後,一定要等他們掛斷電話後,你再輕輕放下話筒。

4.接電話時,要用溫柔的語調先說“您好”,再問是哪位?找誰?或某單位?如果被找的人正巧不在,就說明情況,問一下有什麼重要事情,要不要傳達或留一字條等。

5.一般情況下,電話鈴響三遍後立即接通,且在鈴響的間隙拿起話筒。如果電話鈴響了好幾遍之後接通時,就要先說“久等了”、“對不起”之類的抱歉話。如果在接電話的過程中,有緊急事情插入時,要向對方說:“對不起!稍等”,然後可以用手按住話筒,以免傳到對方。電話不清楚時,不要大聲吼叫,要把說話的速度放慢,口齒再清晰些。有些人打電話時,出現聽不清楚或者有雜音時,就用手使勁拍打電話機,這個做法和習慣不好,如果電話機有毛病時,可以立即修理,等故障排除以後再打。通話結束時都要說“再見”、“謝謝”之類的禮貌語。

介紹要得法

介紹包括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

自我介紹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把姓報清楚,因為在中國一般隻知道姓就可以稱呼,如“小馬”、“張主任”等。

中國人的名字一般都有寓意,為了讓對方記住自己的名字,可以按字麵解釋,如果用幽默、諧音來解釋,會更顯得生動、有趣。如“馬千裏,千裏之馬”等。

自我介紹時,要注視著對方,這表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同時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

介紹他人時,應注意一定的介紹順序。一般的把年幼的介紹給年長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如:“張經理,這是我的同事李××。”若是介紹客人,則要把客人介紹給主人,客人之間,把後來的客人介紹給先到的客人。若是忽然想不起客人的名字,可讓客人自我介紹。如:“來,你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這樣,就避免消除了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麵。

現在有很多人用名片代替了自我介紹,所以應掌握遞名片的禮節。

名片一般都有一定的規格,長9厘米,寬5.5厘米,上麵印著姓名、職位、地址、電話等。

一般遞名片的順序應是地位低的先把名片交給地位高的,年輕的先把名片交給年老的。不過,假如是對方先拿出來,自己也不必謙讓,應該大方收下,然後再拿出自己的名片來回報。

向對方遞名片時,應該讓文字正對著對方,用雙手同時遞出或用右手遞出,千萬不要用食指和中指夾著名片給人。在接到對方遞過來的名片時,應雙手去接,接過後仔細看一遍,有不認識的字應馬上詢問,不可拿著對方的名片玩弄。看完後應將名片放入名片夾或認真收好,不可隨手扔到桌子上或隨便放人口袋,這都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相互介紹和初次認識的禮儀,第一,態度上要主動、積極,還要善於抓住時機,見機行事。就是說,如果要想認識某人,或把某人介紹給誰,就要根據不同的地點、場合、時間等具體情況,選擇良機,熱情、積極、主動地促使他們接近和接觸,以便及時相識或介紹。

第二,前邊提到從次序上來說,一般情況下是把年齡小的介紹給年齡大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小輩介紹給長輩,把男人介紹給女人。例如,同學之間互相拜訪或者領同學到家裏來玩,碰到父母親後,就要先把同學介紹給父母親,說“這是我的同班同學張三,領他到咱家來玩玩”。然後再向張三同學介紹父母親說“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這時張三同學就應該向二老鞠個躬,叫一聲“大伯、大媽您們好”。當然,這個例子是最一般、最簡單的介紹方式,但這很重要,不可缺少,缺少了就會造成尷尬局麵。

第三,初次見麵相識,一定要問候、行禮。不論是經人介紹,還是沒有人介紹,初次相識都要問聲好,拱拱手或點點頭或微笑等。當然這是相互的,也要看具體情況。是否要鞠躬、敬禮這要根據對象來決定,如果是德高望重的學者、長輩、老師、領導等就要行禮。另外,在問好、行禮的同時和前後都要說些友好的敬語、祝賀、祝福的話。例如,見到您真榮幸,早已聽到您的大名了,您的某某方麵我是很欣賞的,很羨慕的,您的某著作我拜讀過了,很受啟發等。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吹捧,不要誇張,更不要虛偽,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每一句讚揚的話都要實事求是,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如果不了解情況,就隻問好,寒暄幾句就可以了。

會議上老練的絕招

如果你本來就笨手笨腳、幹事情缺少靈性,而一旦遇到失敗就賭氣不幹了,那麼如此消極的做法,會導致今後一事無成。做事貴在堅持,無論做什麼事,最初誰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好,隻要肯努力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就會度過難關、做出成績。社交的道理也是這樣。在會議上,是一個很好的社交機會,你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很好地表現自己,因此,在會議中變得老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就是幾個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