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書包瘦瘦身

治教經驗

作者:徐文平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感到吃驚:隻聽說過人要瘦身,哪裏見過書包也要瘦身的?是不是你在故弄玄虛,博人一笑?別急,別急!請先聽我慢慢說來!

早晨,太陽剛剛升上天空,小明就背著書包出了家門。他是個剛滿七周歲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可沉重的書包已經壓彎了他的腰,汗水也滴落在他的胸前。這時,天邊飛來兩隻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一隻小鳥問:“你瞧,前麵是一座什麼山?怎麼長著腿,能自己走?”另一隻小鳥喳喳一笑:“真是沒見過世麵,哪來的山啊!那是小學書包。”“書包?書包能像小山一樣嗎?”那隻小鳥心中仍然感到疑惑,“這樣重的書包我還是頭一次看到,它太肥了,我們應該告訴老師和家長,給書包瘦瘦身才好!”

把小學生的書包比喻為小山,一點兒也不為過。雖然減負的口號已經喊了好久,但學生的書包依然是那樣沉重。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購置了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書。學生除了在課堂上要做習題之外,每天晚上還要做家庭作業。盲目的題海戰術讓孩子們疲憊不堪,每到深夜他們才能入眠。都說現在的孩子生在蜜罐裏,可誰能體會到他們內心的悲哀和不安?

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們一回家就得趴在桌子上寫啊,算啊,有時困得連眼睛都睜不開。在極度疲乏中完成的作業,能不出錯嗎?一點兒小錯本可以得到諒解,可在一些“嚴師”眼中卻容不得半粒細沙,經常罰學生重寫。少則罰三遍、五遍,多則罰八遍、十遍,甚至多到一百遍。這哪是教師的作為,簡直和“劊子手”無異,不僅扼殺了孩子們的童真,還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在這樣的重壓下,孩子們早已不再是祖國的花朵,而是變成了一台機器,一台隻會寫作業的機器,機械地重複著簡單的動作。這樣的作業還有什麼價值?

前些日子,在河北邯鄲發生了一幕慘劇:晚上,兩姐妹在燈下做作業,突然停電了,隻好點燃蠟燭繼續做。夜深了,父母先去臥室休息了。也許是太累了,孩子們竟然把蠟燭碰倒了,燭火一下子把電視罩引燃,接著更可怕的事發生了,電視機突然爆炸。等父母跑來時,孩子們已經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能醒來。父母哭成了淚人,卻無法挽回愛女的生命。這雖屬偶然事件,但同時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鍾。

也許有教師會說,不布置作業怎麼行?是啊,學習是孩子的天職,可玩是孩子的天性啊!我們應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作業是應有的,但一定要適量。教師對學生的作業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要少而精,要有代表性,要能讓學生舉一反三,切忌多而濫。另外,課堂作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可偏難,也不能太容易,以大部分學生能接受為妙。另外,作業一定要精心設計,題型一定要新穎,趣味性強,這樣,學生才能樂於學習。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我們應把個人利益放下,管他成績排名靠前還是靠後,獎金多拿還是少拿。隻要我們不再逼迫孩子學習,孩子的書包才會真正瘦身。這樣,孩子們才會輕鬆地走在上學的路上,挺起胸膛,望著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愉快地歌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要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作者單位:河北省廣宗縣北淤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