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思維,塑造美文靈魂
教師視點
作者:張金革
標新立異是作文思維的顯著特點。思維不求創新,作文不求新穎,為人為文都會平庸。教師不僅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突破“為作文而作文”的傳統模式,從“人的建設”(北師大教授童慶炳語)的高度來定位作文思維的培養,而且應該把作文思維的培養看成是一個以人為本,在人文精神的關愛下不斷完善的係統工程。
一、解放命題,開放思維方式
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衝破舊觀念,讓學生異想天開,充分展示個性和創新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熱愛作文,才能讓作文教學生動高效。
教師要注重命題的新穎性,使學生開啟創造性思維。命題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特點,撥動學生的心弦,誘發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助於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提倡學生自由表達,表達的內容可以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麵,也可以是身邊瑣事、街談巷聞、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等,這些都是語文資源、作文資源。教師應將這些資源充分地利用到作文教學中去。但是,一定要注意,在麵對眾多材料時,我們一定要學會有所選擇。喜歡記敘文的就鼓勵他寫記敘文,喜歡議論的就鼓勵他寫議論文,不必搞統一模式、統一標準。教師培養學生的作文思維應先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入手,關注學生個體,看到學生個體的獨立性,這樣才能接受甚或讚許學生個體的思考和創造。
二、解放語言,放飛心靈個性
教師應該大力提倡寫“放膽文”,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去思考,想什麼就寫什麼,提倡寫作結構自然化,語言個性化,強調自我,張揚個性。教師應嗬護學生稚嫩純真的語言。如“柳條隨風飄蕩,像是小姑娘甩著漂亮的辮子”“大雁一個個跟著,怕媽媽把他丟了”等語言都是極具想象力和個性的。在指導學生寫“發生在家裏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一件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提示:同學們,每個家庭都有許許多多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事情,請同學們仔細回想一下,選擇一件寫出來,如,家庭聯歡會、和媽媽下棋、幫爸爸戒煙、給奶奶過生日等,這些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千人一麵。
三、積累寫作素材,走出心靈荒漠
閱讀的積累是寫作最重要的基礎。拓寬學生的寫作題材,注重寫作的實效性,是引發和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麵。
生活是作文之源,學生生活越豐富,作文內容素材就越充實。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鼓勵他們用詩意的眼光去捕捉和欣賞生活,用細膩的心去領略真情實感,讓他們認識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前蘇聯教育家讚可夫說:“隻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教師要將作文教學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要重視開拓學生的社會生活視野,培養他們勤於觀察、善於思考、麵向社會、接觸實際的良好意識和能力,力求做到寫作題材與學生生活合拍,從而使作文內容生活化、充實化。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作時“無可寫”“幹巴巴”的問題,而且有助於他們寫出內容充實、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四、為作文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造的基礎,隻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就作文教學而言,想象是作文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借助想象的翅膀,作文教學將收到扶搖直上九萬裏的效果。
這就需要我們讓作文訓練回到生活實踐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中來,引導學生敢於想象、樂於想象,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創新思維。
總之,教師應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個體語言實踐,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樹立信心,愉快作文,愛上作文。隻要多角度、多形式地引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寫真文,做真人,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作文素質,進而推動其人格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