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挑戰世界屋脊 譜寫綠色讚歌(1 / 1)

挑戰世界屋脊 譜寫綠色讚歌

人才與知識

作者:鍾琳元

2001年,他們參加了第一次覆蓋全西藏自治區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填補了西藏林業史和中國林業調查史上的空白。

2006年,他們完成了對西藏自治區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第一次複查,實現與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體係的同步動態監測,續寫了中國林業史上的絢麗篇章。

2011年4月,他們再次整裝出發,向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地帶第三次邁進!

展翅高飛的雄鷹在珠穆朗瑪的上空自由翱翔。俯瞰大地,中南院124名森調隊員正在西藏的原始密林中艱難前行。他們擔負著西藏自治區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二次複查任務,他們所要經曆的不僅僅是高原缺氧、頭痛胸悶、饑寒交迫,更是生與死的考驗。4月19日,中南院三名森調隊員的經曆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一座海拔3800多米的流動沙丘上,他們緩慢前行。因為高原缺氧,每個人都汗流浹背、喘著粗氣、步履沉重。他們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終於逃離了流動沙丘的威脅,來到了一座坡度在50度以上、漫山遍野都是荊棘的山峰前麵,山頂的積雪被太陽曬融了,雪水沿著唯一的一條小路向下流淌。為了避免從山上滾落,隊員們隻好沿著小路走“Z”字,腳下的泥土鬆軟濕滑,行進緩慢,隊員們用了四個半小時,登上山頂已是下午5點。大家顧不上吃飯,加緊趕工,到了晚上7點,終於完成測量任務,此刻,幹糧和水都已經用完,如果不盡快下山,後果將不堪設想。可在返程途中,一道絕壁橫在他們麵前,岩石錯疊、寸草不生。他們踩著絕壁上的縫隙,小心翼翼。突然,一名隊員腳下的石塊鬆動脫落,他的雙手下意識地抓住了一棵高山鬆,身體懸掛在半空中。掉下去的石塊摔得粉碎,大家都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到了山腳下,天色一片漆黑,他們沿著山穀的一條小溪往山腳下衝,摔倒了多少次已經數不清了,手上、身上被荊棘劃出了道道血痕都無暇顧及。走出密林,已經是第二天零時32分了。

在西藏森林資源清查工作過程中,這三位隊員遇到的危險比比皆是。生活條件的艱苦,更是常人無法想象。夜幕降臨,遠征的隊員們經常露宿在雪域高原的牛棚裏。他們席地而臥,地麵上有些積雪是根本無法清理幹淨的,架在凍土上的火堆很快就熄滅了,而牛棚頂上的積雪卻融化成水滴在隊員們的睡袋上,隊員們疲憊得沒有力氣重新燃起篝火。半夜,他們被凍醒,發現棲身的牛棚冷如冰窖。

在雪域高原,胸悶、頭疼、失眠是每個調查隊員都有過的經曆;泥石流、塌方、地震,也時時威脅著他們;而路遇棕熊,被螞蝗叮咬,蹚過冰冷刺骨的河水,膽戰心驚地過溜索,這些嚴峻考驗也並不陌生。中南院人憑借勇敢頑強的敬業精神,圓滿完成了四次西藏自治區森林資源及生態狀況監測任務和2012年的西藏自治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任務,在同行業中,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第一批走完西藏全境的林業調查工作者,第一批進入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開展森林資源調查的隊伍,第一次完成了對全西藏的森林資源調查的隊伍。

“中南院人永遠不會在困難與挑戰麵前氣餒,挑戰就是機遇,敢於迎接挑戰,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中南院院長周光輝常說的一句話。努力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南院人在圓滿完成國家林業局下達的各項指令性任務的同時,深入林區、走訪林農,積極開展林情調研。2011年以來,中南院共完成各類生產、科研項目500多項,承擔完成的國家林業局下達的任務涉及湖北、廣東、海南、雲南和西藏、寧夏、吉林、黑龍江等省(區)280個縣(市、區)、991個鄉(鎮、場)、25939家農戶,向國家林業局提交各類專題調研報告80多篇,為國家林業發展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為地方林業建設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先後榮獲了2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榮譽稱號,生產項目榮獲了20餘項全國和林業行業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工程谘詢成果獎勵。2013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中南院人在森林資源調查領域,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的敬業精神踏遍白山黑水,默默耕耘50餘載,用自己的承諾——敬業、務實、誠信、和諧和實際行動努力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寫著與眾不同的人生。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舞台上,中南院人蓄勢待發,將為實現美麗中國夢開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