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蛇口海關敬終如始抓整改(1 / 1)

蛇口海關敬終如始抓整改

機關與基層

作者:本刊記者

深圳蛇口海關在整改中樹立“趕考”意識,充分發揮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蛇口精神”,亮劍“三難”,努力打造“陽光口岸”,通過助力前海發展、推進滿意通關和紮緊作風籬笆,使企業和群眾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蛇口海關改革創新所帶來的紅利。

以深化改革助推前海發展

新理念改革新型業態。邁過“沒做過”、“沒辦法”、“政策不允許”等認識誤區,積極推動國際中轉拆箱集拚、兩步申報等新興業務,形成了“前(前海)港(香港)快速通”品牌。啟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協調國稅部門解決了出口退稅難題,打通了跨境電子商務“陽光化”通道。出新招改革傳統作業。實行“一企一策”,建立“先進區後報關”和“分送集報”等新通關模式。建立冷凍品專用查驗台,促進了保稅冷鏈等高端物流業發展。針對無法現場查驗的特種設備及貨物,實行預約服務、下廠查驗。綜合治理改革有新突破。搭建“麵對麵”聯絡平台,建立與深圳西部港區、碼頭公司、船代、貨代、報關協會、特邀監督員等對話機製。深化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通過建立領導互訪機製、擴大“一次查驗”試點商品範圍、優化作業流程等措施,企業通關時間平均縮短約10個小時。依托“華南駁船聯盟”,拓展水路轉關業務,疏通了前海保稅港區與貨源地工廠的“毛細血管”,強化了香港與內地緊密聯係。

以亮窗行動實現滿意通關

在“快”字上下功夫,不斷提高通關效率。海關作業無紙化率達到95%,使通關進入“讀秒”時代,將前海灣保稅港區建成全國首個無紙化保稅港區。跨港區調撥審批由人工幹預改為自動放行,縮短在2分鍾內完成。打造“陽光窗口信息平台”,以數據交換取代上門谘詢。倡導“文明查驗”,廣泛應用小型X光機開展非侵入式檢查。在“好”字上求實效,切實規範通關服務。嚴格履行辦事承諾與時限製度,製定推廣《蛇口海關常見商品歸類彙編手冊》。約法三章厲行“兩個杜絕”:杜絕隨意擴大企業提供單證範圍,杜絕隨意要求企業負責人到海關說明問題,切實規製自由裁量權。在“省”字上做文章,大幅降低通關成本。積極支持港珠澳大橋工程等大型項目,實行集中報關、船舶集中簽注、24小時通關,企業通關時間縮短50%以上,降低通關成本逾500萬元。拓展“渝深快線”暢通重慶等西部城市出海口,項目運作一年多來,參與試點的企業從重慶到深圳的物流全程僅需3-4天,僅節省的物流成本就超過5000萬元。

固本強基紮緊作風籬笆

抓基層,加強支部建設。通過全員訂閱共產黨員微信、關班子成員巡回輪流上黨課、支部書記交叉上微型黨課、黨群微對話等方式,加強學習型黨支部建設。推行“三個想一想”(即想一想行為如何做到“合規合情合理”、想一想解釋如何做到“清晰準確專業”、想一想服務如何做到“到位細致貼心”)工作方法,加強服務型黨支部建設。運用“陽光之星”評選、“風采聚焦”、“深青小築”、“午間播報”、“關愛在身邊”、“三創一爭”等載體,加強創新型支部建設。

打基礎,健全規章製度。完善科班子例會、點評會、月度會、工作管理日誌“三會一誌”製度,製定《科室工作會議指引》,出台《“陽光口岸”窗口服務規範》和《治理窗口“三難”的十項措施》,做到各項管理有製度、有職責、有指引、有標準。健全考評體係,嚴明工作紀律,對遲到早退、態度惡劣、推諉扯皮、刁難卡壓等情況,實行“一次通報批評、二次離崗學習、三次取消評優評先資格”,並與科室和負責人考評相掛鉤。

提素能,深化崗位練兵。堅持“幹什麼練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學什麼精什麼”,開展全員崗位大練兵。推行“三個一”學習製度,即“每周一次業務學習,每月研究一個課題,每人主講一次業務”,全方位提高幹部業務技能。綜合運用“現場教學” “案例分析” “1+1課堂”等方式,組織“短平快”培訓,解決業務不熟、協調不暢、知識不全等問題,增強“把關人”和“服務員”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