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短信平台的內容開始刷屏,很多人都覺得意外,更多的是詢問他為什麼要離開,也有人說這麼長時間早就已經習慣了莫辰奕在電波裏聲音的陪伴,他的聲音讓他們感覺到了溫暖,還有人詢問他的歸期,什麼時候可以再聽到他的聲音。
莫辰奕有些驚訝,有些震撼,也有些感動,他似乎有點明白為什麼沈依心會那麼喜歡廣播。
當自己用聲音在每一個深夜訴說和傾聽著每一個故事的時候,其實自己也是故事裏的一份子,和電波對麵的那些守候他聲音的人一樣,一起感動,一起難過。
直到這一刻,莫辰奕覺得自己才真正了解什麼叫做‘感同身受’,這個夜晚他不用去擔心鏡頭前的自己儀容是不是整潔、笑容是不是到位、眼神有沒有焦距,隻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就可以了。
麵對著廣播話筒的每一個瞬間都讓他覺得周圍有無數雙眼睛,無數人,他們懂他,他也懂他們。
廣播,好像真的有一種魔力,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
莫辰奕一直以為他會很淡然的離開,就像當初不知道為什麼接了這個夜間廣播主持人的兼職工作一樣,不會有過多外泄的情緒。
此刻,他竟有些淡淡的不舍,因為那些溫暖他內心的短信和文字。
他從來不曾想過,會有一群從未謀麵的人真心的難過他的離開,並且真誠的詢問他的歸期,一種類似溫暖的情緒圍繞著他。
現實中的他並不是一個善於言談的人,除了必要的上鏡之外他幾乎是沉默的。
也是來電台兼職之後,他慢慢的嚐試著放開自己,開始習慣用聲音訴說,也用聲音交流和傾聽。
開始的那段時間有很多不適應,他本就不是個多話的人,在節目裏一晚上說的話甚至比他私下裏一周的話還要多,對他來說確實是個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
那個時候他便會想起她當時坐在這個直播間對著話筒時的情形,看著她在話筒前流暢的表達,想著她當時的狀態,似乎隱隱的更覺得那個話筒就是她一樣,倒是真的放開了不少。
不過連歐陽都說,他的所有情緒也僅限在節目裏,私下的他依然是安靜甚至淡漠的。
有段時間歐陽鬧騰著要到直播間去看看,晚上那個‘低沉又勾人’的聲音到底是不是他,總覺得隻要想到他會侃侃而談就是件份外驚悚的事情。
直到導播從內線提示他,莫辰奕才發現自己居然會在直播的時候走神,還是在最後一天的直播裏,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種感覺。
看著平台上越來越多的詢問他歸期的聽眾,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麵對告別,我依舊沒有習慣,或許我永遠也無法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我們學著去接受生活的饋贈或者說掠奪,那些東西曾經擁有過,就已經是生命中最難得最璀璨的意義。
看《後會無期》之前,我很喜歡樸樹的這首片尾曲《平凡之路》,經曆過擁有過一切,失落過失望過迷茫過甚至丟掉過方向,最後才明白,一切歸於安靜,歸於平凡,才是真正的人生。
相逢有時,後會無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相遇與離別的過程,願每一次相遇與離別都是一種成長,節目的尾聲,《平凡之路》送給收音機前所有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