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膽試、大膽闖是改革的精神主軸(1 / 1)

大膽試、大膽闖是改革的精神主軸

第一言論

作者:李東朗

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鄧小平倡導、支持和力行的大膽試、大膽闖精神的碩果。

改革開放的過程是探索的過程、破舊立新的過程,是對僵化思想、習慣思維的衝擊和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體製的否定,必然引發劇烈的爭議。20世紀80年代之初,廣東、福建等地的改革開放,引起一些思想僵化者的擔憂,改革開放被視為異端,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深圳被視為異端中的異端,有人評論說深圳除了國旗是紅的,其他全都是資本主義的,甚至把中外合資工廠定性為“殖民地性質的廠子”。針對強烈的責難和聲討,鄧小平鼓勵廣東省委繼續大膽試、大膽闖:“如果你們認為好,就堅持搞下去。”1984年,他視察深圳、珠海、廈門3個特區,不但肯定經濟特區的成就,而且提議把它延伸和擴大:“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根據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由局部走向全麵和深入,波瀾壯闊。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和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引發了對改革開放的疑問,對黨的基本路線產生動搖,於是在防止帝國主義和平演變思想意識影響下,19個月之久在報紙上很少宣傳改革開放。在此中國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再一次站出來,強調黨的基本路線,力倡改革開放,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並反複告誡全黨,“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這就是著名的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它深刻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從而撥正了中國前進發展的航向,把改革開放推向了新的階段,使之更加持續地向前發展,取得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30多年的曆史,實際上就是在鄧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黨和人民積極探索,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曆史,而貫穿其中的精神和顯著特點就是鄧小平倡導和支持的大膽試、大膽闖精神。

對鄧小平這位改革總設計師的紀念,恰逢我們全麵深化改革再出發的“深改元年”,因此對曆史偉人的紀念有了突出的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兩個百年目標”的宏偉藍圖,開啟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幕,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穿越30多年的時光,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上,重溫當年鄧小平的改革膽略、改革決心和改革智慧,發揚和力行鄧小平倡導的敢破敢立、敢闖敢試的精神,將會為我們全麵深化改革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