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尊師重教就是最好的禮物(1 / 1)

尊師重教就是最好的禮物

卷首語

作者:白楊林

每年教師節,媒體上總會出現一些爭議的聲音,那就是給教師送禮或教師收禮。有人甚至認為教師節已經淪落為“送禮節”,痛批師德敗壞,建議取消教師節。作為一名曾經的中學教師,筆者以為,將教師節片麵地認定為“送禮節”是一種誤解,更是誤導,會對廣大普通教師造成莫大的傷害。

對教師節關注度的不斷提高,體現了尊師重教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如果社會輿論的焦點隻集中在送禮上,則不免讓人感到遺憾,甚至讓人覺得教師節不是給教師過節,而是社會與教師有“過結”。

實際上,對學生在教師節給教師送禮的問題,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和家長發自內心地送上些小禮物,表達對教師悉心培養、辛勤工作的感謝,既是一種真誠的慰問,也是尊師重教的具體體現。當然,如果所送物品價值過高,甚至是大量金錢,而且夾雜著想獲得教師額外照顧之目的,無疑就超出了正常人情交往的界限。這不僅會玷汙純潔的師生關係,還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

現實中,教師收受家長和學生送的貴重禮物的情況的確存在,但這樣的教師是極少數。而且,決定送禮與否的關鍵因素,也取決於學校、老師是否擁有可供交換的“資源”。對大多數默默無聞的普通學校教師來說,他們手中缺少個別家長需要的“資源”,收取貴重禮物的現象就要少許多。

對於這一點,筆者曾經有深切的體會。當年在一所山村中學任教時,每年的教師節都會收到很多學生送的禮物。這些禮物中,有學生自己製作的小賀卡,有家長烙的香甜可口的餅子,也有孩子們在山溝裏采來的野菊花茶,對這些“禮物”,我都坦然笑納,而且相當感動。因為我知道,禮物雖然不貴重,裏麵卻有家長純粹的尊重和感激,有孩子們對知識的期待和向往。

如何做到尊師重教,一方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所說,老師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要對所從事的職業有忠誠和熱愛,同時要有紮實的學識和仁愛之心,做到“三寸粉筆,三尺講台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才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另一方麵,我們不能停留在送禮或不送禮的爭論上,更應該拿出實際的行動,多關注普通教師的喜怒哀樂。政府主管部門也應通過增加教育經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切實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隻有做好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對教師和教育的尊重,才是送給教師們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