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行業裏的貓膩和潛規則(2 / 2)

“二十多瓶?!”張義仁差點把電話給扔了,一瓶200塊,二十多瓶什麼概念?一晚上四五千啊!他沒想到做賣酒的促銷妹也可以那麼賺錢。

張義仁這個時候還沒有接觸到快消品行業,酒類屬於快消品裏麵一個特別的行業,它的中間利潤差太大了。跟大家這麼說吧,喝酒的話,想知道自己喝的是食用酒精勾兌出來的,還是釀造出來的,其實很簡單,隻需要看價格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市場上零售價低於五十塊的一斤裝白酒,你喝就喝,不要想什麼糧食釀造之類的,根本不可能。中間的省代,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的利潤層在那裏擺著,賣到這個價格的,成本價都低的可憐,基本上沒有糧食釀造的成分,都是酒精勾兌的。

然後中檔酒按照價格,會是食用酒精跟釀造酒漿的比例勾兌,想要喝到純糧食釀造的酒,除了在農村買那些知根知底的釀酒鋪子之外,就隻能買那些單瓶上好幾百的酒了。但是這類酒,又會有造假商。而假酒中,茅台的造假數量是最多的,很多人花了大價錢,喝了好多年的假茅台而不自知,等到喝到真茅台,反而以為是假酒,結果貽笑大方。

這是那些富商圈子裏傳出來的笑話,是件真事兒。具體情況不太清楚,大概就是某個小老板喝慣了假茅台,在別人招待他的宴席上,喝到了真茅台,想要顯擺一下自己的品酒能力,於是出言認定是假酒,結果那些茅台是茅台廠的特供酒,鬧了個大笑話。從這件事兒可以看出,其實有錢也不一定能夠真正的享受到正品。

至於紅酒,這個中間的貓膩就更多了。紅酒這玩意本來就是老外的東西,中國人以前很少喝的。你看長城這些品牌,其實都賣不到高價,因為大家認定了,紅酒肯定是老外的牛逼。

有很多有海外關係的人做酒類生意,就從國外買那些超級低檔的酒,一瓶一塊多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是幾塊錢,十幾塊,運到國內,再多貼個中國的漢語注釋,賣個一兩百三四百都不成問題。

反正中國人拿著紅酒一看:我靠!全英文,全意大利文,全德文,這他媽的肯定是好酒--其實紅酒也就那麼幾種口味,幹紅,甜紅。幹紅味道酸苦,甜紅味道好一點。中國人又沒有品酒的本事,不知道什麼紅酒要隻倒三分之一,然後用手心暖熱杯子,來回晃,散發酒香,小口小口品嚐,還要配奶酪。

中國人隻會倒一滿杯,一口氣兒悶掉,這要能喝出紅酒的味道才怪了。所以,不管是幾塊錢的低檔酒,還是幾百塊的高檔酒,他們都喝不出差別的,反正價格高了肯定就是好久。不能被人看出自己土老冒,喝完一定要舉個大拇指:好酒!

其實做差價的酒販子早就笑死了:賺的就是你們這幫傻帽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