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2.0豫商》:您對您自己的作品有沒有一些解讀,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蔡誌鬆:比如浮雲,我們現在往往對過程很看重,卻忽視結果,其實結果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往往過於重視過程,但結果來的時候又感到特別害怕,想去逃避,其實越逃避越是害怕結果。當你經曆快樂的過程時根本不考慮結果的產生,而當產生了壞的結果時又害怕來臨。《浮雲》係列就是講這個因果關係。

《商業2.0豫商》:您對於目前藝術正在被娛樂化如何看待,這是對藝術的背叛還是延續?

蔡誌鬆:藝術不單要跟上社會的變化,而且要引導社會的變化,因為社會的發展才會有這樣的藝術,這也是社會的發展到現在自然而然產生的,藝術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有高低之分。

《商業2.0豫商》:目前中國雕塑屆是什麼樣的狀態?

蔡誌鬆:其實中國雕塑一直麵臨一種比較大的困境,因為大眾認知少,從業人員少,製作周期長,運輸成本高,這都是限製雕塑發展的因素。藝術的形式對藝術的發展是有限製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我的作品都是在北京做好了,然後分成幾個部分,打包發到目的地,再組裝,這個成本真的很高。像《浮雲》都是鋼結構的,搬走需要四個集裝箱,很費人力物力。

《商業2.0豫商》:您平常的創作狀態是什麼樣的?會有靈光一現的情況嗎?

蔡誌鬆:靈光一現的狀態是電影看多了,其實我的創作就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即使我在幹著其他的事情,也一樣會想著我的作品哪裏會更好一點,哪裏需要改進。其實做雕塑還是很累的,一個作品有時候需要半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雕塑家更像是一個導演,那不隻是一個想法,你要實現它需要你懂各種各樣的事情,材料、泥塑、框架等。我的創作室有兩個門,一個是小門,一個是大門,裏麵有助理幫我推擋一切事宜。創作還是需要有一個獨立環境的。

《商業2.0豫商》:您認為藝術與商業的關係大嗎?怎樣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

蔡誌鬆:我覺得商業其實是很高的藝術,我們畢竟已經不是躲在屋裏畫花鳥魚蟲的農耕社會了,進入到工業社會以後,藝術更需要與社會相結合,要符合現代的規律而不是去逆向行駛,但是一切都不會長久,所有的一切分秒鍾在變化,我們要去適應這個趨勢,藝術也一樣。

蔡誌鬆解讀作品

《浮雲》解讀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奔向死亡。在浩瀚的時空中,生命雖隻是刹那一瞬也會留下各自的痕跡。生命的意義不僅是過程,更重要的在於結果。如果生命的意義隻在於過程,那麼我們可以在結冰的湖麵上建造華美的大廈,並會得到眾人的喝彩。如果生命的意義隻有過程,我們就不會在麵對種種難以下咽的苦果時因怯懦而表現出無謂的掙紮。

穀雨春耕,浮雲朵朵,如何漂浮無人問津,雷雨交加卻令人矚目。

《故國》解讀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多少出身卑微之人變成了眾人仰慕的偶像,又有多少達官顯貴瞬間淪為遭人唾棄的階下囚,凡此種種周而複始,前赴後繼,卻不知都將終歸塵土,隨風而逝。世事無常,世事艱辛,不禁感歎自己也身在其中!

《玫瑰》解讀

當理想的熱烈與現實的冰冷撞擊時,絢麗的世界灰飛煙滅,活力熄滅,留下無盡的失落。其實這還是未遂者的幸運。一些人擁有了愛情,不幸卻墮入痛苦的深淵,無意間將自己置身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長期領受心靈的折磨。因為幸福隻存在於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