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引】
著名哲學家西塞羅說:“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如同失去了太陽。”
在友誼的世界裏流連,會感悟到生活的溫馨;在友誼的世界裏徜徉,會體味到世界的美好。友誼的世界灑滿陽光;友誼的世界花香四溢;友誼的世界充滿真情。讓我們在友誼的世界裏盡情徜徉!
【美文一】
關於友情
餘秋雨
常聽人說,人世間最純淨的友情隻存在於孩童時代。這是一句極其悲涼的話,居然有那麼多人讚成。人生之孤獨和艱難,可想而知,但我並不讚成這句話。孩童時代的友情隻是愉快的嬉戲,成年人靠回憶追加給它的東西很不真實。友情的真正意義產生於成年之後,它不可能在尚未獲得意義之時便抵達最佳狀態。
其實,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變中,猛然發現自己長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學遇到的困難使你感到了不可推卸的責任,你放慢腳步思索起來,開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這一刻,你突然長大。
我的突變發生在10歲。從家鄉到上海考中學,麵對陌生的城市,心中隻有鄉間的小友,但已經找不到他們了。有一天,百無聊賴地到一個小書攤看連環畫,正巧看到這一本,我全身像被一種奇怪的法術罩住,一遍遍地翻著,直到黃昏時分,管書攤的老大爺用手指輕輕敲了敲我的肩,說他要回家吃飯了,我才把書合攏,恭恭敬敬放在他手裏。
那本連環畫是:俞伯牙和鍾子期。
純粹的成人故事,卻把艱深提升為單純,能讓我全然領悟。它分明是在說,不管你今後如何重要,總會有一天從熱鬧中逃亡,孤舟單騎,隻想與高山流水對晤。走得遠了,也許會遇到一個人,像樵夫,像隱士,像路人,出現在你與高山流水之間,短短幾句話,使你大驚失色,將其引為終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會失去他,同時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樂來接引的,接引出萬裏孤獨,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斷弦碎片。一個無言的起點,指向一個無言的結局,這便是友情。人們無法用其他詞彙來表述它的高遠和珍罕,隻能留住“高山流水”四個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強烈而飄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當然還不知道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隻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沒有一個算得上“知音”。我還沒有彈撥出像樣的聲音,何來知音?如果是知音,怎麼可能舍卻蒼茫雲水間的苦苦尋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班級?這些疑問,使我第一次認真地抬起頭來,迷惑地注視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視了40年,已經到了滿目霜葉的年歲。如果有人問我:“你找到了嗎?”讓我作答有點艱難。也許隻能說,我的七弦琴還沒有摔碎。
我想,艱難的遠不止我。近年來參加了幾位前輩的追悼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懸掛在靈堂中間的挽聯常常筆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對於挽聯撰寫者的感覺並非如此。然而這又有什麼用呢?在死者失去辯駁能力僅僅幾天之後,在他唯一的人生總結儀式裏,這一友情話語烏黑鮮亮,強硬得無法修正,讓一切參加儀式的人都低頭領受。
當七弦琴已經不可能再彈響的時候,鍾子期來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熱熱鬧鬧的俞伯牙們全都在墓前哭泣,那哭聲便成了“高山流水”。
(選自《餘秋雨散文》 有刪節)
【特色鑒賞】
餘秋雨先生的《關於友情》,讓我們深刻理解了“知音”的含義。文章把自己的切身經曆與深刻哲思結合起來,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示。作者10歲時感受到友情的“突變”後,經曆整整40年的注視,始終追尋著天底下至善至美的友情,那樣虔誠,那樣認真。也許,“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在現實生活中隻能是一個故事,那就讓我們努力去做,讓我們期待著:有一天,我們會成為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和鍾子期。
【美文二】
貓朋雞友
施 寧
友人送來一隻貓崽:一身黃黑相間的毛,黑處烏光閃亮,黃處金子般耀眼。一雙眼睛更是美目顧盼,讓人頓生憐愛之意。這隻小貓,到我家後就滿院子遛,撲蝴蝶捉蜻蜓,忙得不亦樂乎。夜間,若有所思地瞪著眼睛,乖乖地蜷伏在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