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墨轅五人進山,紫陽淺思忘塵(2 / 2)

忘塵之境十重,遇五而分,成兩個階段:‘念世’和‘忘塵’。‘念世’又分三境:入世,出世,隱世。‘忘塵’獨成五境,分別為:入塵,破塵,歸塵,渡塵,絕塵。

入世二重為首,一重‘練筋’,二重‘鍛骨’。自古修道者皆言:“欲修大道,先修其身。”

‘練筋’大成者,全身筋脈暢通,筋膜柔韌,強於常人十倍,其爆發力強,身手敏捷,徒手可敵七八人。

‘鍛骨’大成者,全身骨骼堅硬,力氣極大,可舉千斤鼎,肉身強悍,可抗重擊,敵十餘人。此二重,常人亦可修成,為入世之道。

出世二重次之,三重‘洗髓’,四重‘造血’。古之上位者皆言:“洗髓造血,可為將相。”

‘洗髓’大成者,呼吸吐納連綿深遠,耐力極好,行走疾如奔馬,身形輕似飛燕,拳術武功皆造詣匪淺,金戈鐵馬,可敵百人。

‘造血’大成者,全身血脈煥然一新,所謂脫胎換骨,伐毛洗髓,造血重生,修為達到‘造血’,整個人氣質發生巨變,可敵數百人。

隱世一重居於末,五重‘寧心’。

經卷曰:“小隱隱於朝,大隱隱於市。”入世、出世為小隱,隱世為大隱。

‘寧心’大成者,心靜如止水,觀萬卷經書,參悟人生,修身養性,可為帝師。眾多修道者達‘寧心’而遲遲不進,終此一生而無法窺視忘塵,莫言大道。

達‘念世’大成者,修道之人皆可,非難事,即稱之為修基。‘忘塵’後五重,皆以參悟為主,每晉級一重,修為功法大進,不可同世而語。

經卷曰:“欲忘塵者,必先入塵。”

滾滾紅塵,眾生皆戀戀不忘,一入紅塵而念念不忘者,多不勝數。縱觀古今,皆一個情字了得。

世間道法自然,生老病死,春去秋來,此乃輪回之道。凡人皆有七情六欲,愛恨嗔癡皆為情,此乃紅塵之道。因此有欲求長生樂者,潛心苦修,欲成大道,而窺探長生之門。

忘塵乃大道之首,經卷曰:“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所指亦是忘塵。

‘入塵’大成者,觀世間苦厄,而看破紅塵種種,可至‘破塵’。

‘破塵’大成者,初探輪回之道,破而後立,再歸紅塵,修為再進,至‘歸塵’。

‘歸塵’大成者,悟得紅塵之道,感世間萬象,可駐現世容顏。身處紅塵,心亦在紅塵,泛舟於心海,渡得滾滾紅塵,而至‘渡塵’。

‘渡塵’大成者,參透紅塵之道,身處紅塵,心靜若止水,破七情而斷六欲,心輕似雪,終至十重‘絕塵’之瓶頸。

忘塵十重之‘絕塵’,達此境者,壽延百年,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初探自然之道,感天地之博大,觀品類之繁盛。大成者,距先天之境步遙。

世人皆言神仙好,卻不知修道之艱難。僅觀忘塵之境,雖隻十重,但每重境界修煉之艱苦,顯而易見。

每重境界大成者,少則數年,多則百年,停留不進者甚多。紫陽道人深知其中艱苦,而那墨轅門也是大門大派,實力與滄瀾宗相當,不容小視。

紫陽道人和秦安塵尾隨墨轅門眾人身後百步,卻見幾人停下腳步,俯下身子不知作何。

“塵兒,我們躲起來。”紫陽道人輕聲對秦安塵說道。

他心中思索著:“這周圍的氣氛異常,樹林雖靜,卻有一股肅殺之氣。這夥人突然停住,定是有所察覺。”

秦安塵聞紫陽道人之言,不禁緊張起來,他此時隻顧著緊跟在老者身旁,有些緊張,還有些興奮地環顧著四周的情況。

兩人躲在一棵大樹背後,靜靜地盯著前方。隻見前方一夥人急匆匆向前奔去,專業消失在草木之中。

雨打樹葉沙沙作響,風在林間穿梭,一股血腥之氣迎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