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生關鍵詞:“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糖高宗”“蒜你狠”等網絡熱詞迭出折射百姓遭遇物價上漲壓力(1 / 1)

特別策劃

作者:劉寶森 席 敏

從“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棉花掌”,從去年底至今,由中國網民創造用以調侃物價上漲的網絡新詞層出不窮,折射出百姓遭遇的物價上漲壓力。

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詞彙因諧音異字,便於記憶,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被網絡廣泛轉載引用。其中,“蒜你狠”首開網友以此類詞彙調侃物價先河。今年3月,大蒜價格瘋漲數十倍,網友們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創造出風行網絡的“蒜你狠”一詞。

“價格最貴的時候,蒜可以賣到每頭1.5元,餃子店裏的服務員甚至不願意多贈送幾瓣蒜給顧客。”中國大蒜主產區山東金鄉縣居民馮立剛認為“蒜你狠”一詞貼切地表達出了蒜價上漲的“狠勁”。

緊隨大蒜,綠豆成為另一被熱議的商品。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最著名段子中的經典台詞“逗你玩”被網友演繹成“豆你玩”,以表達對從今年初開始,綠豆從每公斤兩三元漲到目前10多元的無奈。

自“蒜你狠”“豆你玩”誕生後,中國網友調侃物價上漲的興趣似乎與商品價格走勢一樣,持續高漲。隨著生薑、食用油、白糖、蘋果、棉花、中藥、煤炭等商品價格漲勢接連啟動,相應的三字新詞隨即出現,“薑你軍”“油你漲”“糖高宗”“蘋什麼”“棉花掌”“藥你苦”“煤超瘋”等“侃市場”詞彙無不彰顯網民的智慧。

事實上,中國網民調侃社會現象的詞彙早已有之。近年來,“範跑跑”“躲貓貓”“樓脆脆”等其他領域的新詞緊跟社會熱點,針砭時弊,並在一夜之間走紅網絡。

山東社科院研究員魯仁認為,這些新穎怪異的新名詞體現了中國網民網絡監督意識的增強,他們願意和急於通過看似輕鬆的方式自由表達對社會現象的看法。他說:“在這些戲稱和調侃的背後,多是讓人無奈的現實。他們以此釋放一些抱怨情緒,並希望引起政府部門的注意。”

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4.4%,創下年內新高。八大類商品價格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1%,為CPI貢獻了74%。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鐵崗說:“‘侃市場’等網絡熱詞的出現對網民來說是對現今價格快速上漲的直觀感受。”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日前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這次上漲的特點不是因為短缺而引起的,主要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價格雖然上漲了,但是重要物資儲備充分,國家積累了豐富調控物價的經驗,防止通貨膨脹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障。

周望軍建議通過政策解讀使老百姓對物價上漲有清晰的認識,進行理性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