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
巨人網絡去年完成了從美國退市,今年開始正式進入在國內上市的流程。如今的巨人網絡在國內企業裏算是日子最好過的那5%,但回國上市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好。
過去幾個月我和馬雲一起探討了關於公司架構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工業革命使公司結構得到大力發展,而互聯網時代也必定會對公司結構引起一場深刻的革命。
在組織架構上,巨人網絡第一步要扁平化。過去的架構有六層,明顯是一個臃腫的管理架構。扁平化是要建立強大的平台,誕生更多新項目,然後在平台上進行發展。平台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共享的,隻要在這個平台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將正在做的事情扔上來,其他人可以研究、享用,大家彼此會有交叉的效應。
在我看來,未來的公司就是一個平台。公司組成一個大平台,然後讓很多小的團隊在上麵跑,誰跑贏誰就成功了。在這個強大、自由的平台上,團隊的人越少越好。全球增長最快的移動遊戲公司Supercell稅前利潤有15億美元,但這麼大的公司員工卻隻有169人,其中研發人員占了一半。在中國的分支機構隻有兩個人。在這裏,5個人就能組成一個項目團隊,單位作戰效率非常驚人。而我們中國的傳統企業在分配人才上往往有誤區,比如要將部門先劃成一個大圈,而每一個人是一個小圈,那麼就要找很多小圈把這個大圈給蓋上。但由於多數的工作具有脈衝性,並不是每個時間點都需要這麼多人,所以這個思維有嚴重的問題。
那麼應該怎麼分配?我認為隻需要把最重要的部分分配了就行。比如需要十五個人的活,最多隻需要七個人,甚至還可以更少。但是要求這每一個人都是非常能幹的,他的個人素質、個人品質都可以勝任。所以說選中這樣的人的時候,如果給他兩倍的薪水,讓他去做三個人的事,那麼最後大家都會開心。對公司來說,人少了戰鬥效率高了,公司的成果也多了;對個人來說,收入高了,身邊人少了,人際關係也變得簡單。作為一個研發公司,我們公司所有的資源都要向研發傾斜。公司除了研發人員,剩下所有的部門都是為研發服務的。因為我們公司的成敗,我們未來的估價有多高,都取決於研發人員。巨人網絡的戰略就是兩個字:精品。我一直強調,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雖然目前公司在進行結構調整,但對於研發人才,我們一個都舍不得失去。公司隻有大膽啟用年輕人,才能保持它更強大的生命力。不要怕年輕,不要怕他犯錯,犯錯才能成長。
企業文化對公司也特別重要,企業成於文化,也敗於文化。我觀察阿裏巴巴這麼多年,認為它的成功在於它獨特的文化。馬雲主要抓兩件事,戰略和文化。企業文化要實用,我們提倡“說到做到”“隻認功勞”“敢擔責任”“嚴己寬人”的實用型企業文化,希望團隊“聚焦聚焦再聚焦”。作為一個部門領導,要把自己的精力聚焦到你所有工作中最核心、最要命的地方,深入進去,紮進去。腦白金時期,我主抓廣告,結果“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一炮而紅;推征途時期,我主抓客戶體驗,挨個跟玩家聊天取經,提升了留存率。普通員工也一樣,要把工作聚焦到核心,善於抓住業務的命門。
馬雲在內部有一句話,“哪一個員工跟我談戰略,我立馬開除他。”因為整天想戰略、討論戰略是最耗時間的,很容易讓團隊眼高手低。製定好戰略後就往那個地方走,隻要戰略的執行力夠強,即使有一點偏差也能克服。
最後我再提一點,我們大家為人處事要謙卑,謙卑是美德。這主要指兩個方麵,一是對自己的評估要客觀,稍往下壓;二是對外界、別人的評估要稍往上拔,偉人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一個詞概括,是嚴己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