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繁衍的奇妙解讀
來稿摘登
作者:陳華文
在人類世界裏,“性”一直以來是一個敏感的字眼,永遠讓人欲說還休。但是,在自然界裏,性無疑是最重要的事,這關乎到生物的繁衍。《性別戰爭》是一本內容非常嚴肅正經的、以性為切入點和核心點的關於生物進化論的科普著作。作者奧利維雅·賈德森是牛津大學博士、進化生物學家、倫敦帝國學院研究員,同時也是一位美女。為了寫這本書,她參閱了數以百計的專著和論文,還直接向相關專家討教。書中對動物的兩性關係——小到蟎蟲大到獅子的敘述,十分客觀,所用數據也甚為精準。
本書的核心,闡述了兩大方麵的問題:即生物性行為的進化和由此引起的社會學現象。作者摒棄了科學研究著作那種生硬刻板的表述模式,而是將自己化身為一名美女博士,與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進行書信交流,分析生物性行為的科學之理。書中,充斥著大量生物王國的醜聞與秘辛,作者如同一個充滿好奇新的窺陰者,將動物的床笫之歡層層剝開,用嚴謹的求真態度進行文學化的表達。書中展現出來的是百種生物最隱秘的一麵,以及它們在繁衍之路上艱苦卓越的進化戰爭。所有的雄性和雌性生物,包括我們人類,都始終圍繞著性行為在進行博弈,雄性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得以傳承,雌性關注的則是撫育後代,同時保證自己的安全。這種差異,最終導致雙方圍繞著性行為產生了對抗,並因此產生出無數令人大跌眼鏡的器官功能和性行為模式,進化出了各種不同種群間的不同社會模式。
作者在本書中講述的相當部分內容,極具顛覆性,常常在不經意間顛覆了很多我們自以為是的“常識”。譬如我們常常說,隻有人類才會為了愉悅而不是繁衍進行性行為。但作者卻在書中指出:很多動物也會為了愉悅而進行自慰,甚至會一邊看著人類的情色畫報一邊自慰,並因此從棲身的樹上掉下來;又譬如我們常常認為一些對婚姻忠貞不渝的動物,實際卻是花花公子;還有如關於雄性和雌性動物誰更容易出軌,以及自古以來就沒有性行為依靠單性繁殖的生物等等各種匪夷所思的知識和現象。
作者在書中指出:“在我認識到生命中沒有什麼比性更重要、更有趣,或者說更麻煩之後,我就決定獻身性的研究事業。”性是生物進化的核心,對其保持敬意,就是對生命保持敬意。當太多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喧囂裏,把內心的溫柔與美好消磨殆盡,作者用最輕靈的方式,把生命的意義鮮活地呈現在文字上。大自然的奇妙,遠遠超過人的理解能力與想象力。作者認為:一個在單身酒吧裏酗酒的男子,可能一點不擔心自己的基因會成為自己死亡的陪葬品,但是其他生物卻想盡辦法,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續。與法國人的浪漫相比,大自然的浪漫更加無藥可救。鮮花綻放、孔雀開屏、鳥兒鳴叫……都是為了基因組合,形成新的生命個體。從生物進化的觀點來說,生活的目的非常明了——生存和生殖。
《性別戰爭》的獨特之處,在於無所不在的幽默。從開頭引文不難看出,這位女博士是以“極不正經”的語言,講述正經得簡直令人戰栗的事情,以擬人化手法描寫大小動物的“性生活”。在她筆下,雌性成了“姑娘”,不忠實者被表述為“水性揚花”,雄性則被調侃為“拈花惹草”,就連它們根本不解的“強奸”的字眼也出現了。這種形容絕對無傷大雅,更和輕佻、猥瑣無關。這也許印證了艾略特的說法:幽默也可以是嚴肅主題的表達方式之一,而且是難度相當大的表達方式。一般而言,在科普著作中,如果隻為了展現幽默或者嚴肅都不是難事,而將二者熔於一體則很不簡單。
([美]奧利維雅·賈德森著,杜然譯,《性別戰爭》,中信出版社201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