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夏殘聯辦公室秘書武玉周完成了《愛在陽光裏》一書。該書分六輯分別對殘疾人、社會慈善家、愛心人士及殘疾人工作者,新時期雷鋒傳人郭明義,大美寧夏給予了高度頌揚。
《愛在陽光裏》詩作立意高遠,視角獨特,內容豐富。詩作言詞樸實,富於變幻;情景交融,富於表達;言簡意賅,富於情感;析事明理,精辟犀利。詩作給人以情感的亢奮,精神的愉悅,靈魂的升華。通篇采用直白的表達方式,閱讀朗朗上口,但絕不乏大氣磅礴之勢,言真意切之情,語言獨到、精辟,又不乏變幻和華麗。一是選題新。我們都很熟悉的殘疾人文化可能是舞台藝術、歌舞形式、口號標語、事跡宣講、報告等。以詩集形式來反映、表達殘疾人精神世界,是一種獨特的選題,也是一種新穎的宣傳方式,值得肯定;二是立意高。《愛在陽光裏》通篇采用排比句形式,深情謳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頌揚社會人道和慈善家的博愛,讚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殘疾人工作者的無私關愛和奉獻,有高度,會產生影響。詩文站在地球、人類、世界的高度,以太陽、山川、江河的廣度,以人道、人性、博愛、和諧的深度,行文斷句,凝練思想,升華情感,提升境界。可以說,立意高遠,達意深厚,情景交融;三是手法新。現代詩的通病是無所雲雲,無病*,看不懂,搞不清。《愛在陽光裏》采用朗誦詩的形式,布陣句子,宣泄情感,指向明白無誤,語言樸實但不乏華麗和變幻。詩行文字凝練思想雄渾情感熾烈,一氣嗬成。隻有對殘疾人情感深厚和認同,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文化是軟實力,這種巨大威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和重視。一個沒有文化支撐的民族不會走得很遠,同樣,沒有文化底蘊支撐的殘疾人事業也不會行得更久,走得更遠。殘疾人事業是陽光的事業、高尚的事業,人道的事業。作為殘疾人工作者,我們的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近年來,全區殘疾人工作者沒有辜負四十幾萬殘疾人的厚望和期待,切實擔負起“人道、廉潔、奉獻、服務”的殘疾人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準則,在力促殘疾人權益、利益及福祉方麵,傾心盡力,竭誠奉獻,做出和正在做出新的貢獻。
“文化助殘”是新形勢下扶殘、助殘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手法。“文化助殘”是助殘的新趨勢,新理念,大有可為。目的是通過詩文的形式,激勵殘疾人鬥誌,激發殘疾人自信、自強、自立實現人生的價值。讓殘疾人融入社會、融入生活,讓他們有尊嚴的工作,有尊嚴的生活。《愛在陽光裏》的散文詩形式極其適合文藝演出所用,這是我們策劃之初的設想和理念。以詩歌形式謳歌慈善事業,在寧夏尚屬首次,在全國也不多見。可以預見,《愛在陽光裏》會在全國殘聯及殘疾人文化事業中產生一定影響,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在《愛在陽光裏》一書中,《世界上什麼最幸福——獻給郭明義》是作者最新最近的力作。郭明義是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人,是時代的道德楷模,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者。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他既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典範,又是民族道德和慈善的旗手。大力倡導和弘揚郭明義精神,在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中國,尤為重要和迫切。改革發展的中國,需要強大精神力量支撐和推動,經濟社會日益突飛猛進的中國,更要求蓬勃和強大道德的力量。作者準確把握形勢,力推郭明義的善行,目的不言而喻;《大美寧夏》既有對寧夏大美山河的反複詠歎,又有對新寧夏巨變的盛情頌揚;既有對舊西部曆史的鉤沉和反思,又有對新西部現實的寫實與憧憬。對舊西部曆史的厚重與蒼白,舊寧夏的落寞與窠臼的深情凝望呼之欲出;新西部新畫卷的壯美與樂感,新寧夏的動感與靚麗的寫意淋漓盡致。通過對大美寧夏的深情讚美,集中展示了寧夏在西部大開發十年中的新作為,新成就,新貢獻。深情讚美了塞上江南瑰麗秀美的山川大地,壯闊安詳的人文環境,樂感動人的發展變化。深情謳歌了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在西部十年大開發的進程裏,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睿智決策和帶領下,牢牢把握曆史機遇,因勢而動,趁勢而為,緊緊依靠六百三十多萬回漢各族兒女,在六萬平方公裏的寧夏大地,進行了一場空前規模的革新圖變,銳意進取的奮鬥畫卷;此外《西部盛典》《打碗碗花開》等詩作,將目標鎖定西部,通過微距效應,將對西部自然的敬畏,對地域的深度思考,切入到對西部人性核心價值的考量和追問中,達到激情勵誌,鼓舞人心,提振信心,煥發活力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