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爺爺,現在是六月了。”
“聒噪。”老頭子惡狠狠得瞪了那站在梅花樁上的少年一眼,很是不滿的訓道:“你懂個屁,習武之人,講究自然,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那個什麼來的,嗯……四季如春。”
“我是懂個屁,自己明明連大字都不識一個,偏偏要食文嚼字裝雅士。”少年在心底的揶揄了一句,嘴上可是不敢絲毫的不敬重,連連點頭附和稱是道:“爺爺說得極是,是孫兒悟性太差了。”
老頭子對於少年人的這番回答,感到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咳嗽了兩聲,正色道:“悟性雖差了點,可好在有自知自明,有道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還算有的救。”
“……”少年人突然有一種想要把老頭子從這梅花山頂上一腳給踹下去的衝動。
少年人叫姓秦,名千尋。
名字很有特色,也很少見,秦姓在少年所住的鎮上也很是少見,傳言祖上當年是別的地方搬到這裏的,最後安家落戶。
秦千尋長得很英俊,個頭高高的,身子壯壯的,皮膚有些黝黑,似乎習武之人都不怎麼白。
他在小鎮上的名氣極大,很多人都未見其人,卻耳聞其人。
秦千尋的名字也許有人並不知曉,但若是有人在他們鎮上打聽那個沒上過學的武娃,必定所有人都曉得。
所以,村子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卻都叫他武娃。
武娃武功好不好,沒有人知道,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武功除了強身健體以外,似乎隻有打架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可惜,武娃這個孩子從小到大幾乎沒怎麼打過架。
原因很簡單,秦千尋從小的時候個子就比同齡人要大,別人一米四,他就一米六了,別人好不容易長到了一米七吧,他就已經一米八五了。
明擺著高人一頭,碰到他這樣的對手,隻有跪舔的份啊。
雖然,秦千尋從小沒有上過學,可不代表他不識字,她的母親可是一位高中的語文教師,所以,他的小學基礎極好,人家還在朗誦著《彎彎的月亮》時,他已經開始背誦著《三字經》,人家開始學習《再別康橋》,他開始已經熟讀《四書》《五經》。
也就是說,秦千尋的國文功底很好,數學……一塌糊塗,好在會加減乘除,否則,這孩子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
秦威霸,是秦千尋的爺爺,人如其名,威猛、霸氣。
聽聞少年時,他老人家可就在村子裏赫赫有名,那時候正處於改革解放的時候,村與村子為了搶田搶山,時常火拚。
那個時候,聽聞每戶人家還有真的槍支彈藥,什麼步槍、機槍都有,不過,一般都是朝天開槍,不會對人射擊,雖然,那個時候有槍不犯法,但殺人還是犯法的。
秦威霸就在那個時代,凶名遠播,他以一打十不受半點的傷害,幾乎全村的人,不,甚至,鎮上許多人跑來跟他學武,也在那個時候,秦威霸有了武狀元之稱。
隨著時代的近遷,習武之人的出路越來越小,讀書人卻是越來越有市場,就連秦威霸的兒子,也就是秦千尋的父親,都拒絕跟老爺子習武,跑去上學讀書,經過幾十載的辛勤付出,也有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在市裏有一家不小的企業。
但是,就算如此,老頭子還是很生氣,覺得自己的兒子辜負了自己的期望,當年給他取名秦不凡,是想讓他在武道上有不凡的成就,而不是在商場上有不凡的成就。
愧對了列祖列宗啊。
秦家的列祖列宗很是不凡,其上還出過禦前帶刀侍衛,那可是皇帝貼身保鏢,頭號打手啊,身手能差到哪裏去?
如果,當年不是老頭子以斷絕父子關係為要挾,秦不凡怕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跑去跟老頭子習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