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寫小說,尤其喜歡使用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敘事手法,之前有一些短篇小說、微小說成品。而長篇小說,這是第一本,敘述的主要內容,也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
我們都知道,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北方人口流向南方,其中主要是因為農村勞動力過剩,部分人借助城市尋找生存機會。時代背景是文字的重要基礎,總要有人通過紙和筆,去記載這些事情,或通過浪漫的文學形式,或通過紀實性的報道。之前有人通過小說的形式描寫了南下務工大潮下,務工人員家鄉的情狀,也經常有新聞報道他們在城市裏的動態。這本《北岸》主要講述他們到城裏之後的故事。
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捕捉到了一個難忘的畫麵。那天我在地鐵站,好像是趕時間去哪裏,但走得急,沒有帶交通卡,需要排隊買票。就在排隊的時候,我看到一個中年男子隨手將一瓶沒喝完的怡寶扔到地上,因為裏麵水還有很多,所以落到地上的時候聲音很大。瓶子一直向前滾,直到靠在了一雙不算新、但還挺幹淨的淡粉色運動鞋上,鞋的主人是一個17、8歲的小姑娘,她紮著雙馬尾,不過頭發有點亂,旁邊是一位中年大叔,她在給他點煙。不知道是不是打火機的原因,煙好幾次都沒有點著,大叔顯得沒那麼耐心,讓姑娘把打火機收起來,自己把煙夾在耳朵上,看著姑娘的辮子,臉上露出習慣性的笑容,嘴巴一動,帶著眼角邊的深紋都在起舞。兩個人坐在地鐵的椅子上,身上都穿著類似於車間工作服的外套,並不高雅,卻顯得非常和諧。這一場景也是本書封麵的原型。
這絕不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文學畫麵,然而,卻讓我駐足許久。我不知道大叔跟姑娘是什麼關係,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誰,但那一刻,我發現,他們的故事,或者說,他們這一群人的故事,就是我想要的。等到我反應過來,後麵的人已經在我之前把票買了。
之後,我便經過大量的采訪,甚至暗訪,查資料:電子的,紙質的,逐漸將這一群人的故事通過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我想挖掘到更久之前的故事,所以時間上可能有點區別。我也必須承認,有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真實的事件,而是根據文學的需要,通過虛擬的方式還原當時的畫麵。上文也提到過,我並不算熟悉這一主題,隻能通過眾人口傳來記述,故而做起來有些吃力,不過還好,本書終於完成。
“北岸”這個名字,並沒有多麼深刻的含義。我隻是把他們的家鄉比作岸,把他們打拚的地方比作大海,海更具挑戰性,岸則顯得安逸,孰是孰非並不是本書的意義所在,本書隻負責敘事。
我喜歡的小說家很多,比如威廉·福克納、托馬斯·品欽等等,也十分欣賞克裏斯托弗·諾蘭電影中的敘事手法,偶爾也會嚐試去做。我喜歡在文字中為所欲為,以為這樣就可以做文字的主人,書中的國王。但在《北岸》中,我摒棄所有花哨的結構和手段,盡可能嚴肅地去講述故事。
經過一係列的努力,如今終於可以把《北岸》呈現給大家,希望它能有閱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