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出世(1 / 2)

這是一座偏僻的小村落,四周綠樹環繞,小何潺潺流過,透露出一股的寧靜與安逸。這樣的村子在整個大陸上不知其數,這不過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故事便是從這個普通的村子裏開始的。

“哇…哇…”

“恭喜了,老王頭,又添一名壯丁啊!”

“嗬嗬,謝謝了,謝謝大家了,今晚我請客,請大家一定要到場啊!”

“一定,一定!”

“我們一定會來的,老王頭!”

這是大齊王朝727年,大齊位於大唐王朝與大秦王朝之間,至建國以來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幸好三百年前大齊出了一位明君,號“齊桓帝”,懂軍事,講謀略,重賢臣,在臣子的輔佐下南征北戰,戰勝大唐,*平大秦。後又重文化,大齊一年比一年強盛,而大秦與大唐也一百多年沒有來犯,呈現出三國鼎立的局麵,直到現在。

這已經是老王頭的第三個兒子了,老王頭樂的合不攏嘴。在這個和平安定的年代,兒子當然是越多越好,兒子多了,才能種更多的地,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

當天晚上,街坊鄰居如期而至。

在這種地方,當然不會有什麼龍肝鳳腦,玉液瓊漿。但重在情真意切,樸實的勞動人民有他們特有的真情,這個小小的宴會氣氛一直不錯。

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

“老王頭,你準備給你的第三個兒子起什麼名字啊?”

說話的是本村唯一的一名秀才,三十年前因為某些原因來到本村,憑借其秀才的身份,當上了村子的村長,今已是花甲之年,人稱其為張老先生,頗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正要請張老先生給小三起個像樣一點的名字啊,我和孩他娘都大字不識一個,起不出什麼好名字來。”

“還起什麼名字,你大兒子叫王大,二兒子叫王二,這是你的第三個兒子,就叫王三唄。”

一個鄰居起哄道。

“去你的,如果我生了第八個兒子,那不得叫王八了!不行不行,老大老二的名字我現在還犯愁呢。”

“嗬嗬,王八也不錯啊,熟話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至少能得個長壽。”

“咳咳!”

這是張老先生要講話了,大家停止了說笑。

“老王頭,想不想讓你的兒子讀書啊?”

所有人為之一愣,沒想到張老先生會問這個問題。

“張老先生,您知道的,本村並沒有什麼私塾啊,最近的學堂也在天瀾城裏,而離村子又這麼遠,大家夥一年也去不了幾次,更別說讓孩子們去讀書了。”老王說道。

“這些我當然知道,我已經老了,過不了幾年就要死去,到時候村子裏就連一個識字的人都沒了,我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我決定,在我剩下的這幾年裏,我將會辦一個學堂,地點就在我家,我會盡量教導孩子們一些東西,能讓他們從村子裏走出去。這也算是我白白住在本村這麼多年的一些報答。”

張老先生說到。

“這是哪裏話,老先生住在本村,身為村長,為大家出謀劃策,幫助我們這麼多年,還談什麼報答。”大家都很高興張老先生的決定,但話還是要說全的,畢竟張老先生在的這麼多年裏確實幫了大家不少的忙,比如像現在這件的,為孩子起名字。

“要讀書,就要起一個像樣點的名字,這樣吧,這孩子就叫王進吧,願他以後能積極進取,考得秀才,甚而高中進士。”

“王進,好名字啊,叫著比什麼張三李四的好聽多了。”

“那是當然,畢竟是張老先生起的名字,肯定很好。”

“等孩子四五歲大的時候,就帶他來我這裏吧,我教他讀書寫字,大家也是,家裏若有年紀可以的孩子,帶他來,我一樣教導他們,男女不限。”“那就謝謝張老先生了。”

“謝謝張老先生。”

等街坊鄰裏都散去,老王頭自己抱著他的兒子王進,不住的喃喃道“王進啊王進,真希望你能中個進士啊,到時候我該多有麵子啊。”

五年後,王進也五歲了,也懂事了許多,老王按照張老先生的意思,把他帶到了張老先生家中。

“老先生,小進以後就勞煩您多多照顧了。”

“這你放心,我會盡心教導與他,再說我們兩家離得也不遠,出不了什麼事的。你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