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提升文學境界(1 / 1)

淺論提升文學境界

卷首語

作者:李冰

生活中,讀者接觸眾多文學作品,有的如過眼雲煙,有的直抵靈魂,個中區別應與作品的文學境界有關。文學境界既包含作品的境界,也包含作家的境界,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當前,我國文學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精品力作難求的重要原因,是有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境界不夠高。因此,文學的當務之急不是繼續擴充數量,而是大力提高質量。提升文學境界成了文學繁榮發展的一個關鍵。

提升思想境界

作家依據一定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藝術創造,文學作品的思想境界反映的是創作者的思想境界。

當代中國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這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曆史時期。廣大作家要深入生活,把握脈動,洞察社會發展,描繪偉大實踐,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切不可疏離時代主潮、躲避崇高理想,隻顧把玩一己之悲歡,並把那當成整個世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文學的主導價值,是方向,是定力,是主心骨。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將其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要努力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情感世界的契合點、共鳴點,以文學的方式築造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世界,建設美好的精神家園。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覺承擔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曆史責任,是作家思想境界的核心。

提升審美境界

文學審美是人心靈的自由活動,價值、傾向、真實、典型、個性、修辭等都屬於文學創作中寶貴的審美品質。作家要按照美的規律塑造個性化人物形象,切忌從抽象概念出發。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技巧是文學最敏感的部位。修辭立誠,就是使語言更鮮明準確地表現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特殊情景。這種功力不是一年半載可以練就的,需要作家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艱苦錘煉、苦心孤詣、孜孜以求。

強調修辭,不能重蹈堆砌華麗辭藻的覆轍。另一方麵,在“全民寫作”的今天,也不能對修辭降格以求。要追求有藝術難度的寫作,拒絕無深度的扁平化創作,反對遠離美學尺度的碼字遊戲和隨意塗抹,反對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文學創作要遵循正確的美學法則,精益求精,讓讀者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美文雅趣。

提升人格境界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毫不誇張地說,在所有的文學作品背後都清晰地站立著作家本人的形象。我手寫我心,作家的人格品德影響著創作動機、藝術構思、語言呈現等創作全過程。

人品包括個人的品德修養,還包括國家民族意識。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立場情感,是高層次的人品。

文學是人類藝術地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其本質是超功利的。創作實踐反複證明,文學是寂寞清苦的事業,寧靜淡泊,伏案苦耕,才能開辟文學境界。作家應該時時警醒自己,不斷修煉境界、傳承風骨,以堅實的人品為支撐,經受住任何考驗。

我們倡導提升文學境界,不是坐而論道,而是盼望不斷催生精品力作,使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的文學作品多一篇、多一篇、再多一篇!

(摘自《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