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喜愛的事物中看見自己(1 / 1)

在喜愛的事物中看見自己

卷首

問到身邊的人,“你為什麼不開心?”年紀稍稍長一點的,往往會說,“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年輕一些的常說,“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後者的意思是,他現在的日常很無聊,但他也並未發現更值得做的有趣的事。

比起有上述困擾的人,獨立設計師們是開心的,他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這件事又可提供生活保障,也能獲得認可。本期《CUTE企劃:設計改變生活 我是獨立設計師》講的就是幾個年輕獨立設計師的故事,他們被一種喜愛牽引,終於做到“對的事”。喜歡打毛衣的女孩許會本來是學表演的,現在她有一個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有時她會拒絕客人的購買,因為如果衣服不合適,待在裏麵的人會不自信。一個客人告訴她,穿上她的毛衣去見男朋友,男朋友說“我特別想抱抱你”——她覺得這是最好的認可。

另一對情侶設計師魏雨姝和周靖從收入不菲的建築設計業轉行,成立了木工坊,除了工作的部分,他們堅持每天動手做東西,做出來並不打算賣,但還是要做出來,這是他們的功課。

原創首飾設計師李時相信首飾是心性的外化,她通過親手製作的首飾和世界建立聯係,很快她會擁有一家店,可以待在裏麵“無憂無慮地創作”。

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且正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讀了他們的故事之後,你很容易發現,喜歡的事不能做,很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是已被束之高閣的理想,更可能是你親手將它托到了自己夠不到的位置。用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情去做那件你想做的事,不管是打毛衣還是做一雙筷子,或者是旅行。

講一個在我看來最正能量的故事:有一個姑娘,她非常愛旅行,一度的理想是既能養活自己,又能全世界玩。二十出頭的時候,她就那麼閑散地玩,每年會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做深入遊,深入到知道哪裏可以買到當地最漂亮的古董衣,知道在哪間小店可以吃到當地最地道的小吃……當然,了解這一切也需要費一番功夫,一段時間她房間裏堆了一大摞的地理雜誌。若幹年後她建立了一個私人旅遊定製平台,專為一群有同樣旅行需求的人設計“主題遊”路線。現在,一群有著同樣興趣的人和她一起全世界玩,而她就這樣把自己養活了。這個“一邊玩一邊掙錢”的故事其實就是“好好活就是有意義”的故事。當你很認真地做一件事,你會把這件事做得很漂亮,你會成為某方麵的達人,你會成就自己,最後可以輕鬆地把自己的積累釋放並惠及他人。

不要肆意放逐,也不用過度追尋意義,隻是好好活在喜歡的事物中,那些事裏有自己,也有世界。就像發現了最適合自己的裙子,你說那上麵寫著你的名字。在那件你最喜歡的事裏,你可以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