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型“精益教育”
社論
談教育產業就離不開俞敏洪,這主要是因為他身邊的人都離開了他。隨便一個什麼主題的教育產業論壇,十個個體戶,五個是“從新東方出來的”,而且人人都“名師”附體,個個都“跟老俞很熟”。
新老名師輪番出走單幹,據說俞老師本人對此並不在意;但如此大出血似的一茬又一茬老部下成為新敵人,隻要對方不轉行去做有情懷的手機,隻要雙方不合並財務報表,新東方就得認真麵對。
本著對中、小、微機構負責的宗旨,本期《留學》雜誌觀察到了兩樁大的“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全球最大的課程提供商Coursera不久前在同一天分別跟新東方和果殼網簽了約,要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從不同角度仰攻中國在線教育這個山頭。人人都要做線上,個個都要做平台,線下資源因此顯得更加珍貴,北大、複旦、上海交大等中國特色濃鬱的名校,簡直快要被捧殺了,一邊數錢到手軟,一邊還不忘分一點給本校的信息中心(在線課堂)—快拿去貼補咱們自己的在線教育平台。
在線教育越熱鬧,俞老師似乎就越焦慮:到底是要花大價錢投資線上教育的“方便”,還是要穩住神、堅守線下教育的“體驗”?在各種摔頭撞牆式的全棧研發、免費試用、快速升級、隨時迭代之後,新東方“酷學網”成了俞老師的新寵,這是一個直播在線教育平台。直播似乎能夠敉平“方便”和“體驗”之間的鴻溝,課堂成了“房間”,名師成了“主播”,把學習過程直播成偷窺經曆,既實用又過癮,各種在線教育跟它比起來,那都是檣櫓灰飛煙滅。
又一個“平台”誕生了,負責製訂定義和給出概念的《留學》雜誌,名之曰“精益教育”。“精益教育”為火熱的“精益創業”再添例證和說辭—全棧、免費、快速、隨時,這些都是發端於斯坦福和矽穀的“精益創業模式”之精髓。一撥又一撥在各自的“斯坦福和矽穀”練就了鐵頭功的年輕人,匆匆趕回國內,擺出拚命、不過了的架勢,爭相摔頭和撞牆,表演給天使和風投們看,讓他們抓緊付賬,以便早日開啟自己的創業模式。
地方政府一直都是最潮的追星族,正在成為個頭更大的“天使投資人”。本期《留學》雜誌封麵報道,選取北京市朝陽區“鳳凰計劃”作為主題。這個區級海外引才計劃的要義是“掐尖”,要從芸芸眾龜之中,蒐集戰鬥龜,分別給你十萬、五十萬、一百萬天使投資,讓你在朝陽這片其實連京籍戶口都很難解決的創業熱土之上,精益創業,反複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