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枚球被智能“武裝”時
卷首語
這是世界杯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場足球賽事。
大家知道1930年第一屆世界杯比賽用的球長什麼模樣嗎?一個外型酷似排球的家夥,現收藏於英國國家足球博物館。事實上,當時爭奪冠軍的阿根廷和烏拉圭,在用什麼球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最後決定,上下半場各用一個。現在被收藏的那枚足球,是烏拉圭選擇的“下半場球”,上麵還有5排係帶。
與古老的家夥相比,這屆世界杯的用球足夠智能,不僅有“眼睛”,還有“腦子”,通過內置於球體中的傳感器,可以記錄觸球位置、力度、球的旋轉速度以及飛行軌跡等,並把數據通過內置的藍牙芯片發送至手機應用,教練、球員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製定訓練目標,提升技巧。
不僅如此,Estadio Mineirao(米內羅體育場)等由太陽能供電的世界杯體育場;幫助裁判判斷進球與否的智能手表GoalControl;球星的戰衣、戰靴更是彙集高新技術??不僅賽場上充滿智能的味道,即便是守在大屏幕電視邊、手持各種手機、PAD等移動智能終端“看球”的死忠粉或偽球迷,也正受惠於各種新技術,收看、評論、分享甚至消費這場盛宴已經更加便捷多元,你可以一邊看一邊“彈幕”吐槽,一邊看一邊APP競猜,一邊看一邊下單購買,一邊玩一邊互動。
NetApp從數據輸出的角度回顧並展望了這項全球最具觀賞性的體育盛會,得出這樣一個觀點:世界杯除了嗚嗚祖拉(vuvuzela)的聲音,還有另外一類“噪音”——爆炸式的數據增長。在廣播報道覆蓋率攀升的背景下,移動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廣大球迷提供了越來越精妙的數據共享功能,進而誕生了一個新的世界杯衡量指標——“觀眾帶寬”。
你能想象嗎,1998 年法國世界杯時,8萬名觀眾用包括諾基亞 5110在內的黑白屏幕手機,發送短信耗用了2 MB的帶寬,也就相當於一張雜誌上的精美圖片的大小;而到本屆世界杯時,流式視頻播放量預計將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人們不僅在家中、在移動設備上觀看,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時觀看,而且這還沒有考慮用4K技術觀看比賽的人們;到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時,現場86250名決賽觀眾通過可穿戴設備耗用的帶寬可能會達到1.3 PB,屆時將會是“海嘯般襲來的數據”。
人人都在製造數據。數字化的世界杯,世界杯與大數據,關係越來越如膠似漆。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來預測冠軍與黑馬,用傳感技術、大數據來提升球員球技,引入門線技術來減少誤判、彌補肉眼的局限等等,高新科技在這場足球盛宴中讓人目不暇接、甚至會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但是我們為何絲毫都不期待一場完全由高科技操控的機器人演繹的對抗之美呢?
為什麼?身體的對抗,狂奔與飛身躍起,大汗淋漓,撕心裂肺的呐喊與助威,憤怒、痛苦甚至是四濺的啤酒和酒瓶碎片,凡此種種與競技有關的刺激和感受,其實是任何一項新技術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