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14種離別

特別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有一種情懷,叫離別。從成長到老去,與親朋或陌路,它總是猝不及防,會讓你千愁萬緒。

這世間有太多熟悉的離別場麵:親人離世,生死一別;女兒出嫁,父親痛哭;情侶分手,種種不舍;分居兩地,諸多牽掛……離別意味著情感的分離、距離的遙遠,甚至是彼此永遠不再相見。所以,總有一些離別,會讓你哭幹眼淚,會讓你遺憾終生,也會激勵你前行。

離別帶給我們的情緒是複雜的,有時它會在我們感到快要失去的時候,體會什麼是珍惜;有時它是一種情感的流動,一種愛的選擇。在一次次的離別中,我們漸漸讀懂了家人的愛、伴侶的愛,以及婚姻的真諦。

本期,讓我們通過14個離別的鏡頭,細細品讀人生的各種遭遇、內心的真摯情感。到最後,我們終會明白,所有離別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這樣的離別,一生還有幾回

回京的那個清晨,我們還在睡夢中,70多歲的老媽就開始忙著包餃子了。“下車的麵條上車的餃子”,這是老家山東送別親人的習俗,老媽總是嚴格遵守。

而老爸則忙著整理要給我們帶走的東西。紅薯是必須要帶的,老家的紅薯好吃,烤過後甜得流蜜;膠東的花生,個個顆粒飽滿,炸著吃煮著吃,甚至生吃都不錯……他們總擔心我們在北京吃不好,恨不得把“好東西”全塞進車裏讓我們帶走。

想起自己上大學那年,一個人坐火車去北京報到。那時候老媽煮了十幾個雞蛋給我裝在書包裏,吃了一路沒吃完,天太熱,到北京的時候都成了臭雞蛋。還有一年,我坐飛機走,托運完行李,老媽又強行塞過來一個袋子,是凍的螃蟹,她自己舍不得吃。結果,螃蟹在飛機上化了,弄得機艙裏滿是腥味。

那個時候不懂事,每次走的時候,都會因為帶什麼不帶什麼跟老媽慪氣。她裝進去,我拿出來,她再偷偷地裝進去……我嫌沉,還嫌那些東西土氣。

而現在,她讓我帶什麼我就帶什麼。那些東西有多沉,離別的傷感就有多沉,他們愛子女的心也就有多沉。這個道理,是隨著自己成家立業,隨著父母日漸蒼老,我才一點點懂得的。

讀書時,一心想去闖世界的我,連放暑假都不肯回家。成家後,反而越來越念家,每次都是一家三口大包小包地回家,再大包小包地帶東西回來,而且一次比一次沉。

其實我最想帶走的是老爸老媽,但他們死活不肯跟我走。說大城市生活不習慣,他們講話別人聽不懂,總之,各種各樣的理由。可他們兩個人獨自在老家生活,卻讓人越來越不放心。

他們的身體,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小毛病不斷。老爸今年更是莫名地消瘦,醫院查不出什麼,卻讓人不由得心疼。他們這麼大歲數了,說不定哪天就會離開……而我一年隻能回來看他們一次,這輩子又能再見幾次呢?

老爸老媽也越來越珍惜這一年一次的相見,千方百計地讓我們能晚一天就晚一天走。

終歸是要走的,今年回京的那天,正好下起了雪,老爸一趟一趟樓上樓下地幫我們裝車;老媽忙了一早晨,還沒顧上吃一口餃子,就下樓來送我們。妻子把留給他們的生活費裝了一個信封,塞到老媽的圍裙裏,老媽推著說不要。女兒嘰嘰喳喳地跑前跑後,能回北京她是最高興的……

而我坐在駕駛室裏,手握方向盤,看著這一幕,像是在看一部電影,心中百感交集。妻子女兒都上了車,我對老爸老媽說:“回吧!”然後狠心發動引擎,踩下油門。女兒清脆的聲音在耳旁:爺爺奶奶再見!

車慢悠悠地拐出院子,後視鏡裏,我看到老媽追了兩步,喊:“路上要當心!”而老爸站在原地沒有動,低著頭怕我們看到他眼裏的淚,直到我們走遠了,才抬起手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漫天的飛雪中,老媽一直在揮手,老爸消瘦的身影越來越小。而車內,妻子和我都沉默著。我的喉嚨發緊,說不出話來。女兒覺察到異樣,緊張地問:“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了?”

是啊,我這是怎麼了。

戀愛,從分手開始

他比我小6歲,我們是從同事發展成戀人的。沒有轟轟烈烈的戀愛史,隻是一些莫名的好感,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但是很快,我的熱情被他木訥和被動的態度消耗殆盡。戀愛不到3個月,在他的合租房裏,我像一個屢受欺淩的小女孩,帶著不計其數的眼淚,對他哭訴了我的委屈。我的心裏已經給了自己一個答案:我們不合適,他不是我需要的那個人。而且,他太小了,根本不懂如何疼惜所愛的女孩。

決定分手那天,我對他說:“讓我最後為你打掃一次房間吧。”這仿佛是一種分手儀式,我一定要認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