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浩土,廣闊無垠,其中有一國曰“大明”。
大明國疆域遼闊,百姓億萬,為便於治理,國君便將國土分為九州,其中有一州叫做“冀”,位於大明國版圖正中偏東,上接皇尊大州,下臨其餘七州,可謂是“承天子之命扼天下”的重要地位。
冀州有三大城:一乃冀州都督所在之“渭水城”;再者是軍機要塞、兵部尚書所管轄之“白帝城”;三來便是這東臨浩海、物資頗為豐腴的“樊城”。
樊城地域臨近浩海、土地肥沃,從古便是農耕海捕的天賜寶,再加上二十年前開埠開荒,多了一座樊城港,其往來外國商船可謂連綿不絕,乃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繁榮之城”。
這樊城一開埠,本地大小商家便如雨後春筍一般接連不斷地冒頭,一時之間可謂是“全民經商”,人人心中都想著飛上枝頭變鳳凰、越入龍門變化龍,成那富甲一方的貴人。
可任誰也沒想明白,樊城百姓都想著做買賣,一夜暴富,那誰人去做那些下手的活兒呐?任你資源、渠道一應俱全,但沒那捕魚漁夫、農耕百姓、織布小娘,哪來的萬斤海魚、千鬥糧米、百尺細絹供商人們瞎折騰?
就在這個風口浪尖,一位姓金的書生腦子活絡,先人一步地想通透了這個道理,將家中幾畝良田、以及幾間不大屋子、院子一並賣出,在冀州其餘城鎮鄉村裏光簽“終生工”,也就是終生買斷,待遇是每月“五百錢”,在當時可謂是天價的工錢。
一聽這消息,來簽“終生工”討生活的自然是不勝枚舉,而另一方麵,很多自以為了不起的樊城富商確是恥笑這金姓書生腦子進水、百無一用。
可事實卻是讓這些樊城富商大跌眼鏡,這金姓書生以以量多物良壟斷了整個樊城的物資鏈,以至於這些富商反過來要求著後者討要商品。
這物資一被壟斷,接下來的便就是抬高了價格,不到半年,金姓書生便賺回了本錢,就此他的生財之道才剛開始。
接下來的數年之間,他又擴大了生產隊伍,買下了樊城內大大小小數百資產:有酒樓、當鋪、青樓、酒莊等等一係列有利可圖的地兒,以致十年之後,那最為重要的樞紐--“樊城港口”也成為了他們金家的資產。
這金姓書生從一開始的小院子到沒地兒住,到如今換入了光是府門便能橫穿一條街的瓊樓金閣,可謂是人生的大贏家。
此人便是樊城當之無愧的第一首富--金化塵。
十年後。
“蘇三~離了洪洞縣……”
隨著一道尖銳、讓人倒豎汗毛的花旦聲從那新開張的酒樓內堂傳出,酒樓外更是張燈結彩,鞭炮鑼鼓聲不絕於耳,恰巧迎合了這牌匾上的三個金字--“鳴春樓”。
這“鳴春樓”頗為豪華,上下足足有五層樓之高,透過鏤空雕紋的窗戶望去,細絹窗簾、檀木家具是應有盡有,而外表更是每層皆有鎏金漏鬥,漆木華柱相飾,就連看不見的屋頂也是寸寸鋪有琉璃瓦片,平常百姓看來,此處決然是豪氣斐然!
而就在就開張之時,樓外巷口不遠處,十來個人頗有氣勢地闊步而來。
其中一名風度翩翩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身著金絲華服,一手輕揮繪有《寫生珍禽圖》的折扇,一手搓著羊脂白玉的貔貅,負於身後,模樣頗為紈絝。
“少爺,此處便是黃掌櫃新開的‘鳴春樓’了,看裝飾果然豪氣不凡啊!”男子身邊一位隨從模樣的人見狀,不禁感歎道。
“哼~”那富貴男子一臉不屑,哼道:“笑話,小六子,這種鎏金漆木對你而言就算豪氣不凡了?”